质量守恒定律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与地位2 、教学目标⑴ 知识目标① 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② 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分析③ 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⑵ 能力目标①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② 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定量法研究⑶ 情感目标① 增强学生对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② 增进“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3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二、说教法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 三、说学法1 、学情分析⑴ 学生的知识状况:⑵ 学生的能力情况:⑶ 学生的心理状况:2 、学法指导⑴ 实验探究法;⑵ 合作学习法:四、说教学过程1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实验探究、引导发现→建立模型、突破难点→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⑴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火柴燃烧最后剩下灰烬,酒精燃烧连灰烬都没有 a 、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b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三个假设: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②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③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⑵ 实验探究、引导发现探究实验 1 :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探究实验 2 :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①确定探究内容②设计实验方案③分组实验、分析讨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 ⑶ 建立模型、突破难点镁 + 氧气 氧化镁点燃 2Mg+ O2 点燃 2MgO 48 32 80在化学反应前后 (质量守恒) 原子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⑷ 联系实际、学以致用① 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的有哪些( )A. 原子的数目; B. 分子的数目; C. 原子的种类; D. 物质的种类② 下列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了B .镁条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质量增加了C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质量不变D .湿衣服晒干了,质量变轻③ 在化学反应: 2XY2+Y2=2Z 中的 Z 的化学式( )A . X2Y2 B . XY3 C . X2Y6 D . X2Y4④ 将 31.6g 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发现剩余固体为 28.4g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⑤ 讨论:水能变成汽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