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数 学 七 ( 下 ) 介 绍 德清县教育局 王利明 七(下)内容“ 空间与图形”两章;“概率与统计”一章;“ 数与代数”四章;“实践与综合应用”分散在各章中。与七(上)一样共七章,采用交叉排列、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体现《课标》划分四块内容既相对独立,又互相渗透的编排方式。 从原来教学大纲的“几何”课程和目标看,小学阶段则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 初中阶段主要是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依据扩大的公理化体系证明一些平面图形的性质。由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单一,也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难于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 《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课程目标定为:①突出“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现实背景,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行整合; ② 通过对基本图形的基本性质必要的论证,使学生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③ 注重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等过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以真正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 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强的方面有:1 、强调内容的现实背景,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2 、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视图与投影等内容。3 、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过程,强调几何直觉,培养空间观念。 4 、突出“空间与图形”的文化价值。5 、重视量与测量,并把它融合在有关内容中,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6 、加强合情推理,调整“证明”的要求。 削弱的方面有: 1 、削弱了以演绎推理为主要形式的定理证明,减少定理的数量——用 4 条“基本事实”证明 40 条左右的结论;2 、删去了大量繁难的几何证明题,淡化几何证明的技巧,降低了论证过程形式化的要求和证明的难度。 四条基本事实:1 、一条直线截两条平行直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若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3 、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或两角及其夹边,或三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4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浙教版是比较严格遵循课程标准。在前面几套教材几年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编写人员的理解及浙江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了较大的改进,努力贯彻标准理念不走样。 ① 在各个年级、各个领域中都应设计推理和证明的内容,按照提出佐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