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读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作者:崔炜律师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之一,人力资源部门为公司选拔人才的同时,也承担着筛选、考核以及淘汰员工的责任。淘汰末位及不适应企业进展的员工,能起到激励员工,增强企业和员工活力等作用。进行员工的淘汰工作,大部分情况都是单方变更及解除劳动合同。在现今的法律环境之下,用人单位常常面临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双倍赔偿。怎样才能更加顺利的完成淘汰工作,在低成本的环境下把握用工自主权?《劳动合同法》提供了解决路径。下面就对《劳动合同法》中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及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从仲裁及劳动仲裁及诉讼的角度,做简要分析,供人力资源部门的同仁们参考。一、劳动者过失性辞退劳动者过失性辞退,指在法律规定在劳动者存在过失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无须提前通知即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主要的规定见《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以下对该规定逐条进行解读。(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1、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前提,是有录用条件,因此用人单位在录用新员工的时候,因设定相应的录用条件,并由员工签收。2、录用条件应以具备较强的客观性,尽量设定硬性、可以量化的条件,例如必须具备的学历、职称、技能,以及业绩完情况、工作完成率等,尽量降低主观性评价所占的比重,以免发生争议。(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1、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前提,同样也是有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当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据可依。2、在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最好能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因为用人单位所属的产业、行业、企业类型不同,同一个违规行为,对用人单位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用人单位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定哪些情形属于---------------------------------------------------------精品 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严重违反规章制度。3、制定规章制度时,应经过民主协商程序,并应依法向员工公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4、劳动者发生严重违纪的行为后,用人单位应当固定证据,例如让员工签字确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