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著)第一章总论1.1 新闻采访的定义:“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约早出现300 多年。新闻采访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1.2 新闻采访的特点:①目的的差异性;②时间的限制性;③项目的突发性;④需要的广泛性;⑤知识的全面性;⑥活动的艰辛性。1.3 新闻采访的地位: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两者的关系是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的。具体反映在4 个方面:①反映在活动的程序上。从活动的程序上看,先有新闻采访, 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②反映在活动的内在联系上。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是第一性的,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③反映在活动的性质上。新闻采访和写作,其活动性质,一个是认识实际,一个是反映实际。只有正确认识实际,才能正确反映实际。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则是采访的归宿。④反映在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 采访的认识路线:两条 : ①唯物论的反映论;②唯心论的先验论。危害:武断、无知失方向;投机取巧找捷径;为求深度搞臆想。1.4 新闻采访的方式:从形式上分 :①个别访问: 通常也称为 “一对一” 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2 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②开座谈会: 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 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③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观察” ,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④参加会议: 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⑤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报道题材。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 即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