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教育 《道德经》与教育 《道德经》被誉为“生命的大智慧”,它强调尊道贵德、贵生重生、无为自化、利而不害,这不仅与现代生命伦理学“尊重生命”的宗旨和“自主”、“有利”、“不伤害”等基本原则多有相通,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作者为探索生命的奥秘,提高生命的质量作出了富有启示的论述,深刻地阐发了道德与生命的内在联系,并具体落实为“见素抱朴”、“柔弱不争”、“俭啬寡欲”等养生之“德”,以图教育人类通过修德悟道的实践活动,超越如同“白马过隙”般短暂和有限的自然生命,在无限的时空中建构人的道德生命,实现“死而不亡”、与道合真的人生理想,从种种对于生命的糟蹋、浪费和无知的“失道”状态中觉醒,珍爱生命,善待生命,道德地安排生命,让我们的自然生命和道德生命更为精彩! 一 、道生德蓄 ,尊道贵德 道德与人的生命有何 种内在联系,人何 以应 当 道德地对待生命,又 如何 让自己 的生命活动更加 合乎 道德,从而让短暂、有限的自然生命 获 得 道 德 之 滋 润 而 在 时 空 中 绵 延 并 激 发 出 更 灿 烂 的 光 芒 ? 这 是 古往 今 来 的 哲 人 孜 孜 以 求 的 重 大 课 题 。 对 此 , 蕴 含 着 生 命 大 智 慧 的 《 道德 经 》 作 出 了 凝 炼 、 深 刻 且 极 富 启 示 意 义 的 回 答 : 道 生 德 蓄 , 尊 道 贵德 。 第 五 十 一 章 说 :“ 道 生 之 , 德 畜 之 , 物 形 之 , 势 成 之 。 是 以 万 物莫 不 尊 道 而 贵 德 。 道 之 尊 , 德 之 贵 , 夫 莫 之 命 而 常 自 然 。 故 道 生 之 ,德 畜 之 。 长 之 育 之 。 亭 之 毒 之 。 养 之 覆 之 。 生 而 不 有 , 为 而 不 恃 , 长而 不 宰 。 是 谓 玄 德 。” 上 文 说 的 “ 道 德 ”, 并 不 是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外 在 的 社 会 伦 理 道 德 规范 , 而 是 具 有 本 体 论 意 义 的 范 畴 。“ 道 ” 乃 是 人 类 以 及 宇 宙 万 物 造 化之 本 源和根本 规 律, 是 一 种本 源性、 生 长 性的 力量, 它生 长 万 物 , 而又分化于、 内在 于万 物 之 中 。“ 道 ” 分化于万 物 之 中 的 本 性即是 “ 德 ”。“ 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