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月迹》教学设计《月迹》教学设计【执教时间】 2009 年 11 月 18 日【执教对象】蒙山中学预备年级【执教教师】上海市吕巷中学吴昌琼【教学目标】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2、 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3、 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重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教学难点】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教学过程】(一) 直接导入(二) 初读,寻月之迹1、[ 引导] :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 要求] :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 归纳明确 ] :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2、[ 引导] :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 要求] :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 ] :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 品读,赏月之美1、[ 引导] :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要求] :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交流后, PPT呈现旁批范例)[ 归纳明确 ] :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2、[ 引导] :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要求] :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 ] :(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四) 再读,探月之喻1、[ 引导] :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 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要求] :深入思考。[ 归纳明确 ] :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美好无处不在。2、[ 引导] :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五)拓展,书月之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如此可爱、优雅、朦胧、惹人怜惜的月,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一处用两三句话续写(建议使用叠词, 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