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做好信访工作的几点思索信访工作是干部作风建设、社会治安状况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随着我县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信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信访工作,维护好我县信访秩序,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本人对全县信访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信访工作基本情况:截止到2007年10月底,县信访部门共受理各类信访案件214件(次)1359人次.其中初初访194件(次)1015人次,重访20件次344人次,集体访52件次1163人次,县级领导接待58件259人次,越级访16批次197人次,其中进京访3批次5人次,赴自治区访4批次84人次,赴地区访9批次114人次。二、我县信访工作的特征:一是个人访呈下降趋势,但是集体访与重复访的批次和人数有所上升;二是信访活动的组织性和行为的对抗性比较突出、择机性较强,上访时间往往选择重大节日或敏感时期;从组织程度看,通过集资、串联、聚会等形式组织集体上访的现象不断增多。从行为激烈程度来看,信访人违犯国家信访法律条规的行为时有发生,或喊冤叫屈,或静坐、请愿、下跪,或围堵、冲击党政机关,或拦截车辆、堵塞交通,或威胁、侮辱、殴打工作人员,有的甚至扬言自残、自杀,给党委、政府施压;三是信访对象趋于多元化。从对象的身份看,不仅有工人、农民等传统习惯上的信访群体,而且有城镇房屋拆迁户、机关分流人员、私营企业主等信访群体;既有残疾人员、丧失劳动能力者等社会弱势群体,也有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群体。从上访规模看,集体访、群体访显著增多。在利益格局调整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的利益问题极易产生共鸣,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沟通和串联,产生集群行为。四是信访第1页共6页内容趋于复杂化。从复杂程度看,问题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触及的层面不断加深,既有家庭矛盾、邻里争端,也有社会管理、公共职责、经济利益、体制改革,还有相互交织的复合性矛盾。从反映的内容看,涉及城镇规划、社会保障、劳资纠纷、合同纠纷、刑事判决等各种法律法规,且均与群众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绝大多数都很现实,基本上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且都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不达目的,不肯罢休或扬言要到地区、自治区进京上访;五是信访形式趋于多样化。来信来访的形式已不单纯局限于个人的来信来访,联名信、匿名信、越级上访、集体上访的现象也明显增多。六是历史遗留问题呈集中表现态势。由于上访人提出的信访问题发生年代已久,证据不好查找,协调处理比较困难;七是信访渠道不够畅通,个别案件按照《信访条例》“三级终结制”的相关规定,本应由本部门给予复查或复核的问题,不予及时复查或复核。三、我县信访反映的突出问题:一是反映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和灌溉用水难,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以及要求落实土地所有权属,解决生活困难等问题;二是反映企业改制不规范,政策不透明,要求恢复身份,以及提高经济补偿金标准,补发拖欠工资,提高福利待遇,重新安置就业,按时足额为职工缴纳“三金”等问题,这类问题集体访所占比例较大;三是反映一些城镇贫困群众、下岗失业人员、企业退休人员收入偏低,基本生活缺乏保障,住房条件差和有大病无钱医治问题;四是反映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社会青年要求安置和帮助就业、解决生活出路等问题;五是反映征地、拆迁纠纷和安置补偿不到位的遗留问题;六是反映部分城乡居(村)民子女高考提榜后,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要求援助的问题;七是对法院判决和行政处罚不服,提起上诉和要求予以纠正,尽快执行生效判决等方面的问题,也有不同程度反映。四、我县信访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一是信访活动组织化倾向突出,择机性较强。部分基层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存在“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第2页共6页决”的思想,反映和要求处理问题的组织性、择机性加大,一般都有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