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异彩纷呈的江西彩灯异彩纷呈的江西彩灯 彩灯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葩,它植根于华夏故土已逾千年。彩灯兴起于汉代,《春秋繁露》中就有龙灯的记载。唐宋时,彩灯在市井乡间尤为繁盛,每逢重大节庆之日,民间艺人便制作各种款式新颖、内涵丰富的花灯,以增添节日气氛。除元宵节装饰彩灯外,除夕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节等均有悬挂彩灯的习俗。各地的彩灯制作工艺与主题形式也别具风格,有“北派”与“南派”之分,其中北派以天津、大同、哈尔滨等地最具代表;南派则种类繁芜,有蜀派、吴派、粤派、闽派之别。江西地处华东咽喉,历史上素有“楚头吴尾”的美誉,江西的彩灯制作工艺融合百家之长,兼具各地彩灯工艺的精华,形成了独具赣风韵味的彩灯。 赣风彩灯的历史渊源 江西的彩灯最初源于傩文化。在傩仪式中,除了人们熟悉的傩舞、傩面具等,还有傩戏花灯。每逢傩祭之期,乡寨村社之中便炊烟袅袅,户户张灯。人们佩戴傩面具,跳着假面舞,陶醉在欢歌笑语中。东汉文学家张衡在《东京赋》中就有“卒岁大傩,驱除辟厉”的记载。北宋文豪苏东坡在《除日》诗中写到:“府卒来驱傩,矍铄惊远客。”江西的地方志中,有许多关于傩戏花灯的记载。《广昌县志》载有:“新春,或朱裳鬼面以为傩。”《都昌县志》记载:“上元,夜分,合族丁壮鸣锣击鼓放爆,挨家循行,谓之逐疫,亦古傩遗意。”地处赣东北的南丰县,至今仍盛行傩戏花灯,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花灯节,傩舞班走街串巷,高举花灯,活跃在各城镇乡社中,给人们带来节目的欢乐。 彩灯的源头并非囿于节庆习俗,与先民避祸消灾的祈禳仪式亦有关联。据《进贤风物》所载,西晋时赣鄱平原一带洪水肆虐,灾祸连迭,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有一名士许逊,眼见黎民苍生疾苦,遂带领民众勘察地形,度量水势,开垦沟壑,疏浚河道。许逊的功绩受万民仰慕,后在天帝的旨意下,得道成仙、鸡犬升天。百姓为了纪念许逊降服蛟龙的不朽功绩,为其立碑修祠,命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名为“万寿宫”,并编排了“龙灯舞”。每逢祭祀之时,众人翩翩起舞,歌颂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在进贤县的李渡镇,还流传着“金阁老龙灯”,此灯需几十或上百人扛在肩上游动,使整条“金阁老龙”上下起伏、左右曲折,大有翻江倒海之势。 上饶的浮梁县,至今还流传着“珍珠灯”。唐初之际,浮梁县潭口村世代居住有 9 个姓氏的乡民,九姓在当时均有子孙在朝为官。后来朝局风谲云诡,其中八姓子孙均犯钦案,朝廷遂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