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读者朋友们,你们听说过“拖延症”吗?不知从何时开始,“拖延症”这个词在网络和民间流行起来。问起身边的朋友,几乎每个人都会说:“我也有‘拖延症’。”但是,你们了解它的实际意义以及到底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危害吗? 拖延不是病 发作起来真要命 谈到“拖延”二字,顾名思义,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不断推迟完成的时间 。著名学者钱鹤滩曾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非常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有“拖延症”的人惯常的行为习惯。一般来讲,这种行为习惯带有以下四个特点: 1.在一个人的行动中反复出现。 2.非必要的推迟行为。 3.常常因此而带来麻烦或害处,例如:因为自己的拖延而耽误了正事,或者因为临近任务完成的日期而给自己带来焦虑等。 4.虽然自己也知道不好,但是却感到难以改变。 当然,虽然被冠以一个病名,但在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表中,却并没有“拖延症”这样一个疾病的诊断。这种误解就好像“网瘾”一样,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确实不是被医学界广泛公认的疾病名词。 好啦!觉得自己是拖延症,担心因此被纳入精神疾病圈子的读者朋友们现在可以放心了。虽然不是病,但“拖延症”作为一个当代都市人群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还真会给我们的心理和情绪健康,乃至人生进展都带来很大困扰。假如拖延行为已经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如:出现强烈的自责,强烈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伴随焦虑、抑郁甚至强迫等情绪和行为障碍,就会出现其他精神疾病。 还有不少拖延的人虽然没有出现精神异常,但是却因为自己的拖延行为带来不好的人际关系和职业评价。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任何一个老板会喜爱做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拖拉的下属。也有些人常常拖拖拉拉,不但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了别人的时间,但可能拖拉的人自己还不自觉,反而认为是对方不理解自己。长此以往,可能给自己的人际交往甚至爱情都带来麻烦。例如一个常常约会迟到的女孩,可能做梦都想不到自己 30 岁都嫁不出去,很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为给对方留下非常不好的印象。 拖延行为也可能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无可挽回的影响。例如:因为反复拖延信用卡还款,导致信用不良记录而无法办下购房贷款;或者因为拖延自己的自学考试计划,以至于当单位需要提拔高学历人才时自己却错过晋升机会,等等。 所以,即便不算是真正的病(换句话说就是用不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