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海丝猎奇,总有点好玩的事儿你不知道海丝猎奇,总有点好玩的事儿你不知道 通事:古时候的翻译官 宋元时期的泉州,东方第一大港口城市,迎来送往“市井十洲人”的同时也汇聚了一批掌握双语或多语的翻译人员——“通事”。通事本属品级较低的吏员,但在对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当中绝大部分是混血儿或回人。诸如母亲是泉州人,父亲是来自异国的行商。 通事资格的获得,需经过专业考试,授职后又细分为从事口译和笔译工作 。三次随郑和下西洋的马欢(著有《瀛涯胜览》)就是一名明代译字员,而他本身也是穆斯林。有的通事时常从事间谍工作,暗中深化外国朝贡使团内部,以探听夷情。 刺桐城的市井百态 城内房屋多由木材和竹子搭建,墙屋密集,街道狭窄,每到夜晚,夹道灯笼点起,稍不留神就容易引起大片火灾。城东门外,也就是蕃商的聚居地,则有成片的花园,他们将从国外移植而来的奇异花卉栽满田地庭院、屋顶阳台,屋舍则建于花海之中,俨然花园别墅。据说这一风俗是阿拉伯商人带来的。 外国商人通常会在刺桐城各城门口附近的市集选择购买商品,再转销他国。据记载,刺桐城内曾分布着丝绸市场、香料市场、牲口市场、谷物市场、海物市场、花果市场、书籍市场、珠宝市场等。城内散布着规模巨大的手工业作坊,数以百计的男女在其中生产金属制品、陶瓷器、丝绸、纸张等物品。 未载入史册的使节秘事 166 年,古罗马安东尼诺皇帝派使团由海路来到岭南,向汉朝贡献象牙、犀角、玳瑁。不过,没有任何一个拉丁语文献记载此事,而且这些使节所携带的礼品,并非罗马特产。许多学者怀疑这个使团其实是地中海东岸地区商人为捞取好处冒充而来。他们携带的那些礼品,大概是在东南亚版本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淘来的。 麒麟与长颈鹿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南京太平门外明魏国公徐俌墓中出土了一件素缎天鹿纹补服,其补子的纹样竟是一只回首卧姿的长颈鹿。原来榜葛剌(今孟加拉)是郑和下西洋必经之地,与明朝往来密切。1414 年,榜葛剌国王遣使来到中国向明成祖进献“麒麟”。当时的宫廷画家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了这一盛景,图中所绘“麒麟”其实是产于非洲大陆的长颈鹿。 “愿将一片新叶,揩掉你的眼泪” 鉴真东渡是海上丝路史上的一段佳话,在东渡过程中他也因天气炎热而双目失明,让人惋惜。奈良的唐招提寺至今珍藏鉴真坐像。17 世纪 80 年代的一个初春,日本著名俳句诗人松尾芭蕉仰望鉴真瞑目盘坐、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