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讨论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实施 摘要: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在历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而在长期的实践中表面讨论性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提升高校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上有着较好的效果。故此,本文将阐述讨论性教学模式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并分析其利弊,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讨论性教学模式;历史教学;实施过程 前言 讨论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差别,重点体现在其“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从而为学生搭建一个平等开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實践中,通过采纳讨论性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与老师处于平等地位,进行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更能增强其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是推动素养人才战略完成的重要动力。 一、讨论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对于讨论性教学模式的有序开展,首先老师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问题,并以此来创设情境。通常来说,老师应当引出历史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并阐明相关的讨论情况以及参考文献等,让学生进行沟通讨论,渐渐提出重点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未知问题的探究热情,以正式确立讨论的问题[1]。在对于问题的讨论阶段,老师通常是采纳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小组商讨讨论方案以及讨论手段等内容。 (二)实践体验环节 当进入实践体验环节时,重点需要把控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讨论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其二是对于所搜集的讨论资料的进一步归纳和分析,总结出大概的结论方向。最后就是依据初步总结的结论方向以及所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沟通。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三)展示与考核环节 在成果的展示与考核环节,学生需要将自己的讨论成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与考核。其中展示的内容重点包含讨论观点、创新点、所存不足以及技术分析等。当讨论的成果展示完毕之后,就由班级的同学进行分析沟通,指出不足或优点,最后再让每一位同学根据分析沟通的结果对其讨论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缮。 讨论性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充分尊重的,学生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心地位。但是这不意味着老师的作用就应当受到忽略,在组织教学活动、设置讨论课题等重要环节中,老师必定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从而更利于老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