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素材,“提取化用”之技法例谈素材,“提取化用”之技法例谈 所谓“提取化用”,就是对有关素材进行部分提取,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写作。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进展。 在写作时,我们应如何“提取化用”有关的素材呢? 1.紧扣文章的题目,提取化用诗文里的有关名句,营造优美意境,做到文与题有机统一。 【例文】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他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浮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辞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站在文学的门口》) 【运用说明】题目是《站在文学的门口》,文章就必定要有文学的味道,这位考生紧扣这一题目,恰到好处地引用和化用曹操、李清照的有关诗句,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意境,使文章言简而意丰,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既做到了文与题的有机统一,又彰显了不凡的文学素养。 【适用话题】文学的魅力/远大的志向/个性与人格/历史与现实/个人遭遇与社会环境 2.根据说理需要,提取化用有关的成语故事,组成言简意赅的论据,精辟地论证文章的观点。 【例文】 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似乎成了画界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山。若刻意模仿,必定邯郸学步。但是齐白石之后,又有多少虾随意舞动那一纸清波;徐悲鸿之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后,又有多少骏马任意奔驰出一卷平川。我们要做的仅仅只是表现出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给自己一方天空》) 【运用说明】成语“邯郸学步”出自《庄子·秋水》,说的是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邯郸人走路很好看,就去邯郸跟人家学习步法。可是,折腾了许多年后,他不仅没有掌握邯郸人走路的独特技能,还忘记了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结果只好爬着回家。作者恰当地化用这个成语故事,准确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适用话题】有主见/展现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模仿与创新/学无止境 3.抓住文章的关键词,提取化用有关的典故,给读者以联想的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例文】 一代先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从中我们看到了责任,也看到了毅力和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