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绿色教育理念“双困生”讨论 [摘要] 高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辐射源,在承担着教书育人使命的同时 ,还面临着人才输出的严峻挑战。高校“双困生”作为就业的典型弱势群体,因人脉资源不广、技能培训不足、信息猎取不及时等系列问题,面临就业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本文提倡绿色教育理念,有效发挥人文关怀,积极构建帮助高校“双困生”有效“脱贫”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做好“双困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现意义。 [关键词] “双困生”;绿色教育;就业服务体系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 作为当代教育新理念,“绿色教育”是教育者从主客体以及客体各因素之间互相依存、和谐共处的生态道德观点出发,以科学求真和人文求善为指导思想,将理性科学教育与感性人文教育相融合,引导受教育者注重个人综合素养的全面进展而树立的新生态自然观、人生价值观和生存进展观。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尽管高校“双困生”的援助工作正在深化开展,但对“双困生”的认定却因学者们所处视角不同而出现分化和差异。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双困生”是家庭经济和个人心理上都存在困难的学生;有的则认为“双困生”不仅是指经济条件等硬件上存在困难,还包含就业心态不佳、求职屡次受挫、择就业观不合理等软件上存在障碍的学生。本文讨论的“双困生”主要指的是自身硬件层面上家庭经济困难、就业技能不过硬等和自身软件层面上的就业心理困难而引发的就业困难的学生。在“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下,高校“双困生”的就业问题不仅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也是政府、社会高度关注的重点课题。 二、国内外绿色教育现状 (一)国外绿色教育现状。国外的绿色教育比较普及,效果也较显著。如,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环境议程”、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绿色大学”、加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滑铁卢大学的“校园绿色行动”、多伦多大学的“商业组织+行政组织+学校绿色组织”,这些都是通过计划和项目的方式践行绿色教育理念。特别是法国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权,中小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寒暑假选择自己喜爱的行业领域进行感知认识,为大学的专业选择奠定基础。德国的“绿色教育”通过项目或者讨论性学习的方式,不断加强职业实习,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社交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育和提高。国外高校这些丰富的“绿色教育”计划和项目,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注重培育学生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