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记忆里的糖醋鱼 糖醋鱼里 7 外 8 改刀 记得那年,婆婆八十大寿,寿宴上有一道菜是糖醋鱼。爱人的老表是厨师 ,特别善长这道菜,他本为给舅妈祝寿而来,却实在忍不住一头钻进厨房里,非要亲手做这道菜。 他做的糖醋鱼,果然名不虚传,一般寿宴上的糖醋鱼,都很少有人问津,而那一次的糖醋鱼,连汁水一起全吃光了! 爱人的老表特别兴奋,这是对厨师的最高奖赏了吧? 后来,再见到他,就夸他的糖醋鱼做的好,又问他为什么那么坚持,非要自己做这道菜。他笑笑说: “你不懂得,像我们这样的人,做菜不做菜本无所谓,只是觉得,好东西做不好就糟蹋了,那样很可惜。” “哦,原来是这样。你就那么自信啊,说不定别人做的比你做的更好吃呢!” “要在其它的地方有可能,在我们这一带,不可能!凡善做的人必是善吃的人,吃的多比较的多,然后不断地加以改进,才能做出真正的美味来。”一席话说得我心服口服:那就是说,他吃过很多人做的糖醋鱼,然后才有了自己的风格。 爱人这老表都 60 多岁了,退休后在一个单位当厨师。常常是做了十几个人的饭菜,却有二十几个人去吃饭。因为他做的菜,比一般的饭店的味道好得多,而且经济实惠。间或有朋友来的时候,他们直接就去单位厨房吃了,从不下饭店。 用他的话说,做菜有学问,买菜也有学问。什么时候吃什么菜,买多少做多少,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到了菜市场,再看菜价而定。便宜又好吃的就多买一点,贵但时鲜的菜,少买一点。 然后他又说,做菜一定要少而精,精不仅表现在刀功上,更表现在用料上 。而且菜少了,人们反而可以慢慢去品,菜多了,人就容易狼吞虎咽,再好的菜也吃不出好来了。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这才想起,每次去他家,盘子都是半满的,因而常常一点一点地慢慢吃 ,生怕吃到最后,酒没喝好,菜却没有了。不过这样的担心,也纯属多余,因为吃到中途,常常会有惊喜出现,看到菜吃得差不多了,他就会随时变出一小盘香椿炒鸡蛋,或者是一盘酸辣小黄瓜...... 总之,饭吃完了,菜也吃得差不多了,这样不仅俭省节约,而且有利于健康。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向他请教做糖醋鱼的诀窍。 他笑说,做糖醋鱼有三个重点,一个是片鱼,一个是炸鱼,一个是熬糖浆。片鱼的时候,深浅薄厚要均匀,炸鱼的时候,锅要大油要多,然后热油下鱼,先炸鱼头,慢慢再下鱼身,所有的鱼鳍要伸展开来,这样炸出来的鱼,像活的一样生动。最后用漏勺把鱼托着,一边炸一边用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