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试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试论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摘要: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她在短短的不到十年的文学生涯里,留下了近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她勇于探究,其小说突破传统写法,形成了自己鲜亮的艺术特色。本文主要从散文化、抒情化、绘画化三个方面论述了萧红小说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艺术特点 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作家之一,虽然英年早逝,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笔优秀的作品。在艺术上,她勇于探究,突破小说的传统写法,形成了自己鲜亮的艺术特色。本文试就萧红作品的艺术特点,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萧红小说的散文化 1. 结构上的散文化 萧红小说散文化最明显的特点是结构上的散文化,她打破了传统的小说格式。在小说中,她以感情的起伏脉络为主线贯穿事件的片断或生活场景,形成了一种自然流动的小说结果,在《呼兰河传》这篇小说中尤为明显地存在着这种散文化特点。从结构上看,全书共七章:第一章、第二章没有写什么具体人物,而是用抒情散文的笔调写呼兰小城的环境、风俗和充满了各种各样声响与色彩的生活;第三章写“我”和老祖父在后院中那些寂寞而欢乐的往昔生活;第四章以寂寞的心,回忆幼年的家是荒凉的;第五章以愤慨之情、同情之心,写可怜的团圆媳妇被活活折磨死;第六章描述了二波艰难困苦的一生;第七章欣赏磨官冯歪嘴子坚韧的生活意志。这里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祖父与团圆媳妇、二伯与冯歪嘴子等人物之间都没有密切的联系,更形不成有机完整的故事情节。这里唯一的联系是“我”,一切故事情节都随着“我”的心理情绪而随意拼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事物进展的自然顺序。 2. 语言颇具散文风 萧红小说的散文化还表现在语言上,那就是语言风格的稚拙、清新、流畅。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她的语言文字既不加以雕饰,亦不加以约束,而是纯粹地从胸臆中流出,自然天成,颇具散文风。 萧红在小说中往往通过儿童童稚的眼光来感受生活,读者在读她的作品时,一方面能看到儿童的童言;另一方面又被童言中传达出的“情调”而牵动,这种感情只有在谈“童言”时更强烈。 如《呼兰河传》中,她描写自己幼年寂寞心情的一段: “呼兰河城里边,以往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二十岁,祖父九七八十岁了,祖父一生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