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贝多芬《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分析 郝月 《黎明》奏鸣曲是贝多芬奏鸣曲中最负盛名的一首,突出地体现了贝多芬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标志着他的钢琴音乐创作达到顶峰。它为广阔钢琴专业的朋友所熟知,至今仍被列为必练曲目之一。《黎明》奏鸣曲最能体现贝多芬的创作技巧和思想灵魂,体现出创作技术之高超、演奏技能之灵炫。无论是曲思结构还是演奏技巧,《黎明》奏鸣曲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辉煌的进展。《黎明》奏鸣曲总共分为三个乐章,本文以《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为讨论对象,主要分析了其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一、《黎明》奏鸣曲的曲式结构 《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表现出自然界中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强烈喜爱。《黎明》奏鸣曲第一乐章是有活力的快板,分为四个部分,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显露出贝多芬钢琴技巧的卓越进步,是贝多芬成熟时期的代表作。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多部钢琴曲,作品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其每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也有所不同。《黎明》奏鸣曲诞生于创作中期,贝多芬将其献给朋友冯·瓦尔德施泰因伯爵。该作品运用很多力度的强烈对比和高低音区的音色对比,演奏技巧华丽,演奏效果辉煌,使得钢琴演奏技术进一步提高,结构进一步扩大,这些都与前期作品形成明显的反差。 (一)呈示部(1~86 小节) 《黎明》奏鸣曲的呈示部分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1~13 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主部,其主调是 C 大调,以低音柱式和弦弱起开头,第 4小节开始出现高音,与开头形成鲜亮对比。从第 8 小节开始,《黎明》奏鸣曲的主调从 C 大调转向 C 小调,由主题旋律向十六分音符旋律过渡,12 小节处出现 C 大调的全终止,后边又接了一个开放的结束。14~34 小节是主部与副部的连接部,调性转回到 C 大调,从开放松散的八分音符过渡到连接紧密的十六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音符,回到原始速度,主部结尾由渐慢处理转向突然起速,给人急促、紧张的感觉。35~50 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副部,调性转到 E 大调,高音声部以柱式和弦进入,直到第 42 小节高音部过渡到三连音形式才结束。50~86 小节是《黎明》奏鸣曲的结束部,音乐动机加入很多新材料,50~86 小节采纳模仿、模进、重复等进展手法,第 62 小节左手又出现柱式和弦演奏,应注重十六分音符的均匀连贯性和顆粒感。74~86 小节强弱变化明显,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