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跨文本性:霍桑儿童文学的叙事策略跨文本性:霍桑儿童文学的叙事策略 内容摘要:霍桑的最后两部儿童文学作品集较好地体现了跨文本性,尤其是副文本性和承文本性,这种通过改编古希腊经典神话的叙事策略一方面彰显了作家的自信,另一方面给予了古典神话新的时代内涵,展现了作家希望通过重构经典神话来有效地教育下一代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纳撒尼尔·霍桑 儿童文学 叙事策略 在霍桑所创作的六部儿童文学作品集中,当数《写给男孩女孩们的奇妙故事》(A Wonder Book for Girls and Boys, 1852)和《坦格林伍德故事集》(Tanglewood Tales, for Girls and Boys, 1853)成就最高,特别是前者被评论界看作是他儿童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拉夫拉多认为,该作“具有前期儿童作品所有的成功元素。《祖父之椅的整部歷史》和《写给孩子们的传记故事》中所出现过的框架结构在该作中设计得更加严谨。”[1]其素材也从早期的历史转到了古希腊经典神话,因此霍桑成为了第一位将经典神话改编为儿童文学的美国作家。[2]利用古希腊经典神话作为素材正是霍桑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叙事策略之一,即跨文本性,主要是副文本性与承文本性。 副文本包括作品的标题、副标题、前言、跋、插图、护封文字等,它们为文本提供了一种氛围,有时甚至提供了一种官方或半官方的评论。[3]在《写给男孩女孩们的奇妙故事》的前言中,霍桑开门见山地表明其目的:“作者一直以来都认为许多经典神话故事都可以改编成极好的适合儿童的读物。”[4]作者首先十分肯定地认为神话故事是可以改编的,态度强硬、坚决。这不免让读者大吃一惊,因为古希腊神话拥有上千年历史,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所以改编这些神话故事难免有侵犯经典版权之嫌疑。接着第二段开头作者明确表示他对自己亵渎圣物的行为(重编神话故事)并没有罪恶之感,因为他认为“没有哪个时代拥有这些不朽神话的版权。他们似乎从来没被创作出来一样;当然只要人类存在,他们就不会消逝。”[4]言外之意,每个时代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需求来重构他们自己的神话故事,因此他不需要为自己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改编行为怀有负罪感。这种态度源自作家成熟的自信,因为此时的霍桑已经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作家,写作技巧已炉火纯青,也形成了“哥特式”、“罗曼司式”的独特写作风格。这种自信一直延伸到文本中,让霍桑的作家身份成为文本中的一部分。[1]并让读者感受到“现代的幻想和气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