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讨论的理论与实践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讨论的理论与实践 陈博 摘要:达尔豪斯对音乐史学理论的反思、对结构性思维的充分应用,在当代中国依旧具有极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本文对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讨论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达尔豪斯; 音乐史学 作为西方音乐学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学家之一,达尔豪斯的影响力似乎总是与争议并行。西方音乐学界对达尔豪斯学术成果的接受状况普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不少经历过“新音乐学”的当代西方学者对达尔豪斯维护审美自律性、聚焦音乐作品并承袭德国学术传统的理论颇为不满,而达尔豪斯自身较为艰涩的行文风格与复杂的辩证思维方式也常常令读者难以领悟[1]。然而纵观整个西方音乐史及达尔豪斯所作出的贡献,不难发现,“新音乐学”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与主旨,例如对社会文化内涵与历史语境的关注、对多远方法论与跨学科讨论的强调、对“主叙事”之外其他方面的关注、对传统历史叙事结构的颠覆等等,其实都在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讨论中能找到端倪。 一、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讨论的理论 纵观达尔豪斯对于音乐史学理论问题的讨论就能发现,其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案,而更多的是进行“反思”。达尔豪斯并没有对旧有的史学问题处理方式实行一味的反对态度,而是在充分认识到理论模型的简单僵化和讨论实践的复杂多样化、充分意识到新的治史方式与史学思想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在音乐始终的有效性程度后,建议对一切模式、流派、方法、角度都一视同仁,并在旧有方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实行对应的缓解性措施。综合而论,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原理主要呈现为对新旧博弈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 第一,对于审美自律性的态度。审美自律性存在着其历史局限,这也是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尔豪斯一直强调与反思的重点之一。审美自律性虽然有局限性,但其在音乐史中的地位与效用并不容忽视。达尔豪斯认为,不同学者对审美自律性的分歧其实主要来自于讨论目的與讨论侧重点的差异,对任何一个视角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视角合理性的否定。审美自律性是所有历史学家都必须面对与接受的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并应该将其作为指导历史写作的支配原则。 第二,达尔豪斯认为,作品是音乐史的中心范畴,音乐史学应密切结合作品。虽然作品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无法呈现出音乐作为过程的一面,而作品历史也往往无法正确地认识历史进展的动因,但是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