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次梁铰接要注意的问题(论坛讨论)今天在qq群里说道次梁搭在主梁超筋之后点铰接的处理,有些人不喜欢在此之后放大主梁的纵筋及箍筋。我这里要说一下我以前分析的结果:次梁搭主梁按铰接计算没有多少道理!尤其是次梁跨度较大,截面和主梁相近的时候,如果在加上楼板较薄就更不行了。之所以我们能按铰接输入而没有出事是由于设计者常常放大了梁筋,忽略了楼板作用,或者传力途径不像设想的那样你算一下一根素混凝土梁如200x450能承受多大的弯矩?约15kNm,如果是靠近300x500的主梁的支座,弯矩为350,则抗扭箍筋为12@125,纵筋4根14了。这个还是素混凝土梁造成的扭矩这个问题在小构件中可能没有暴露出来,一定情况下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假定是有条件的,如果假定不能实现会怎么样?点铰接肯定是假定次梁为铰接起码它已经开裂了,问题存在是,一旦要达到次梁开裂的弯矩是多少,如果次梁还没有开裂,就把主梁扭坏了呢?一些弯扭平衡的问题常常由于楼板的参与而无法量化,这样就涉及到概念设计问题。设计者常常用经验来做,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经验是有局限性的!今天暂时说这么多,希望后面跟帖。我以后会补充。点绞之后,次梁是按简支计算,也就是调幅了,弯矩并不传过去,只能按负弯矩构造配筋。以前的PKPM中,在PM菜单第二步输入的次梁就是按铰接计算的,实际并无出现问题。楼主说得很对,不要轻易点铰,点铰后应该加大主梁箍筋和抗扭纵筋,还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的是PKPM的箍筋不要直接按图形显示里的Gx.x-x.x来配,你要看一下VTx.x的值并加以考虑,否则扭剪箍筋是不够的,不信你可以看一下梁归并配出的箍筋,有时会比Gx.x-x.x大许多,当然梁归并里箍筋的计算方法有些费。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以下是引用yezhiqiu5460在2007-03-2314:28:32.0发表的内容: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你这个“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根本就是你的“想当然”,好无依据可言!要混凝土开裂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固然混凝土本身就有空隙,有可能造成细微不连贯的裂缝,但对于构件整体而言,仍然可以看作介质连续。回9楼,你构造负筋其实也是可以承受一定弯矩的。你要次梁调幅还先要明白这个前提是否可以实现!你首先就得让配了构造筋的次梁开裂才能条幅啊。看看我1楼提到的先后顺序再想想。假如象楼主所说,任何次梁都不应该点铰,即结构设计中次梁必须传递弯矩给主梁(没有道理).因为在设计中铰接是不计算裂缝的,如果这样任何的铰接形式都是不允许的.那么请问楼主在计算楼板时,边缘楼板是按铰接吗?砖混结构也不应该按铰接,因为它不控制裂缝!楼主还是好好想想的好.次梁点铰后,计算所得结果是比不点铰时扩大了,也就是说是偏于保守的,这是点铰的一个好处.此外,次梁搭在主梁上,上部筋经常会遇到锚固长度不够的难题,因为主梁面宽经常会只有250,此时,可能把次梁按铰接计算更接近实际一点,毕竟刚接的先决条件是节点,如果连锚固都成问题的话,又何来刚接呢.以下是引用ougaogong在2007-03-2314:39:32.0发表的内容:以下是引用yezhiqiu5460在2007-03-2314:28:32.0发表的内容:点绞结本质是让弯矩调幅,楼主所说的混凝土还没开裂,主梁就扭坏没道理.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只是裂缝很小,这个时候次梁就不是弹性,不是原来所计算的弯矩,调幅了你这个“其实在弯矩很小情况下,次梁面已经开裂”根本就是你的“想当然”,好无依据可言!要混凝土开裂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拉应力大于抗拉强度。固然混凝土本身就有空隙,有可能造成细微不连贯的裂缝,但对于构件整体而言,仍然可以看作介质连续。回9楼,你构造负筋其实也是可以承受一定弯矩的。你要次梁调幅还先要明白这个前提是否可以实现!你首先就得让配了构造筋的次梁开裂才能条幅啊。看看我1楼提到的先后顺序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