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页第 2页诊断学基础一一第一单元症状学CONTENTS(一)症状学(二)问诊(三)检体诊断(四)实验诊断(五)器械检查(六)影像诊断1.发热2•胸痛3•腹痛4. 咳嗽与咯痰5. 咯血6. 呼吸困难7. 发绀8. 水肿9. 恶心与呕吐10. 呕血与黑便11•腹泻12. 黄疸13. 皮肤黏膜出血14. 抽搐15.意识障碍概念症状: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体征 :— 医师通过体格检杳发现的异常征象。细目一发热要点:1. 发热的病因2. 发热的临床表现3. 发热的问诊要点概念: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第 3页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抗原抗体反应: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内分泌代谢障碍:甲亢、严重脱水。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鱼鳞癣、慢性心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中暑、脑出血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产热大于散热所致。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3〜38°C中等度热 38.1〜39C高热 39.1〜41C超高热 41C 以上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稽留热■【■■■■■■■■・wnmi]第 4页39〜40°C。24 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 1C 常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及伤寒高热期。2.驰张热1J34.S«7A?ic11131J141:天 Kt>39C。波动范围 >2C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1—-4—J d111 I 1 n 1-4-AA1 ,2.34,567 s?1011„121J14I?1,6.U天k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 1 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第 5页4.波状热体温渐升至 39°C 或以上,数天后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菌病。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 39C 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几天后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