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员工对企业有家的感觉?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呢? 在企业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人才的竞争之“役 ”也已悄然拉开帷幕。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说知识代表着资源,那么知识型人才就将代表着企业的资本。企业也正是围绕着“资本”展开了激烈争夺,也许恰恰是因为企业对“秀木”的渴求,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员工离职、跳槽的频率尤如雨后春笋般的节节攀高。面对跳槽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越来越赤裸裸的摆在企业面前,同时员工如何培养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成了其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打破这种相互制约,达到企业与员工协调发展呢? 企业:“静坐常思己过” 在很多的中小企业中,谈及员工的责任心就已经让企业管理者“望洋兴叹”,进而谈及员工的忠诚度这一问题,“水中月,镜中花”之感更是油然而生。 面对“稀缺”的员工忠诚度,企业将如何应对?面对员工居高不下的“流失率”, 企业又将如何应对?是仅一句员工没有责任心定论吗?!亦或员工职业素养不良?正所谓:“静坐常思己过”。在我们把问题的“焦点 ”指向员工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坐下来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 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每个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对各种需求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以满足后,就会随之产生高一层次的需求。而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正是来自于这些需求。那么,通过以上对需求的理解,能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根据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阶段,来定位员工的需求,企业最后加以满足,通过三位一体的方式来培育、打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1、 “温饱”是员工忠诚度的“基础建设”。 “温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既朴素又现实的问题。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应是员工“忠诚度”的一个“基础建设”。 任何一名员工在面对工作时的首要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温饱“等于”薪资加稳定。 首先,衣、 食、 住、 行贯穿于生活的始终,如果赚不到“足够”的钱就无法正常的生活。什么又是“足够 ”的钱呢?一方面,薪资是否“合理”,是否已达到同行业同类岗位的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薪资是否“对等 ”,正所谓按劳取酬,也就是说工作的付出(包括:脑力、体力等)与工作的酬劳对等程度。 其次,面对多变的市场经济,一份稳定的工作对于每位员工来说,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很大的安慰和寄托。一方面,没有人会安心于“仅供一饭之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