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效应:是指各种环境因素变化而导致生态系统变异的效果。人为污染源:人类社会活动所形成的污染源,是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和控制的主要对象。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称为优先控制污染物。其具有的特征是:1、难降解。 2、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3、出现频率高。4、具有生物累积性。 5、属于三致物质。6、毒性较大以及现在已经有检出方法的。污染物的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的空间位置的移动及其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过程。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和生物迁移。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形态或转变成另一种物质的过程称为污染物的转化。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生物有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其中每一个过程都需要通过细胞的膜结构。靶器官: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各个器官不产生同样的毒作用,而只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作用,这些器官称为靶器官。污染物作用于靶器官后,其毒作用直接有靶器官表现出来,则靶器官又为效应器官,效应器官不一定就为靶器官。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的剂量给于机体时,能与生物相互作用,引起生物体功能或器质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累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一种物质只有达到中毒剂量时,才是毒物。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是各种毒性作用的综合表现。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毒性:有毒物质接触或进入机体后,引起生物体易感部位产生有害作用的能力。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外来化学物对人体不致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最高容许浓度:MAC ,某一环境污染物可以在环境中存在而不致对人体造成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ADI 和 MAC 都是以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基础制订的,最大无作用剂量是评定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主要依据。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物质大剂量一次染毒或24h 多次染毒动物所引起的毒性实验。其目的是在短期内了解该物质的毒性大小和特点,并为进一步开展其他实验提供设计依据。可得 LD50 和 LC50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水体自身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和毒性逐渐下降,经一段时间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生物降解:由于生物的作用,把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