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精选好父母成祸害

精选好父母成祸害_第1页
1/17
精选好父母成祸害_第2页
2/17
精选好父母成祸害_第3页
3/17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好”父母成祸害(又名:如何将你的孩子养进心理治疗室)如果说我大学里确实学到了什么,那就是诗人菲利普·拉金言之有理:“他们害了你,你爸和你妈。虽然不是故意的,但他们的确害了你。”当时,我生下儿子不久,便重返学校修读临床心理学。脑中想着孩子,手头却还要准备期末论文,在这种情况下,我很容易留意到那些论述父母如何害了孩子的研究。当然,每个人都知道,麻辣老妈和出任学校家长教师联合会主席、每天孩子回家都奉上牛奶与亲手烘焙饼干的妈妈,会培养出完全不同的孩子。但我们多数人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而在这个区间,很多事情一不小心就会做错。作为一名妈妈,我很想做对。但是什么才是“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书店,立马眼花缭乱:布莱泽顿、斯波克,还是希尔斯?幼儿中心派、家长中心派,还是合作派?⋯⋯我到底该追随哪种理论?好消息是,至少在英国著名儿科医生、儿童精神学家唐纳德· 威尼康特看来,要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你不必非得是完美妈咪。用他的话说,只须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好了。不过,过去所有研究——从约翰·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到哈里· 哈尔洛的猴子实验——都表明:如果不能精确解读你的孩子,误解了他们的信号,或者给予他们的爱太少,几十年后,他们就很可能会走进心理治疗诊所(如果有足够的钞票支付这笔帐单) ,坐在沙发上, 靠着一盒纸巾, 声泪俱下地回忆着妈妈对他做了什么,爸爸又没做到什么——每周50 分钟,有时长达数年。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而作为心理治疗医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重新当一回病人的父母,提供一种“矫正性情感经验”,让他们无意中将早期的被伤害感觉移情到我们身上,然后给出不同的回应——与他们童年期所得到的相比,更加体贴、更具共情的回应。至少理论上是这样。然后我开始接待病人。特殊的病人我头几个病人几乎是教科书上的范本。当他们诉说不幸童年时,我毫不费力地就能将他们的伤心与成长经历联系起来。但是很快,我遇到了一个例外,这个姑娘20 多岁,聪慧美貌,姑且称她为丽齐。丽齐有坚实的友情、亲密的家庭,和极度空虚的感觉。她告诉我,之所来咨询,是因为她“就是不快活”。她还说,令人沮丧的是,她找不出来自己到底是对什么不满。她说她有一对“棒极了”的父母,两个出色的手足,支持她的朋友,极佳的教育,很酷的工作,健康的身体,漂亮的房子。她的家族史上没有抑郁症或焦虑症病人。 那为什么她老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选好父母成祸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