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陈春花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陈春花_第1页
1/14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陈春花_第2页
2/14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陈春花_第3页
3/14
如有帮助,欢迎支持。1 第 6 章 群体行为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 群体( group ):指“相互联系、彼此顾及且具有显著共性的多个人的集合”。群体是个体有条件的特殊组合。它有如下特征:明确的成员关系、持续的互动关系、共同规范、共同的目标导向。2. 角色 :指人们用以界定群体成员在群体内部各个岗位上所被期待的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规范3. 角色知觉: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4. 角色期待 :指其他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所应该做出的行为反应5. 规范: 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一些行为标准6. 群体从众性 (comformity):社会心理学中,把在群体情境下,个人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与行为上,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的倾向称为群体从众性。7. 去个性化( deindividuation):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不会出现的行为。8. 群体士气 :指群体中存在的一种齐心协力、高效率地进行活动的精神状态。9. 群体凝聚力 :指群体与成员及成员之间彼此的吸引,以及成员与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10. 协同效应 (synergy effect):一个生物学术语,它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1,简单来说就是1+1 大于 2。这种现象与“社会惰化”现象的表现正好相反。11. 社会促进效应 (social facilitation effect):指当个人与其他人一起工作时,由于他人的在场而激发了自己的工作动机,由此而引发的绩效水平提高的倾向。12. 社会致弱效应:个体在群体中所取得的工作成效比其单独进行时要差得多的情况13. 社会标准化效应:成员在群体共同活动中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以及工作的速度和效率趋于同一化的倾向14. 群体思维 :由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评价的现象15. 群体转移 :群体决策跟群体内部成员个人决策相比,更多出现更极端的决策倾向的现象。16. 虚拟社群: 就是一个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地方,它通过网络以在线方式来创造社会和商业价值。它是由具有共同兴趣及需要的人们,利用网络传播的特性,通过网上社会互动满足自身需要而构筑的新型的生存与生活空间。17. 品牌社群: 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之间一整套社会关系基础上的一种非地理意义上的专门化社群。 品牌社群包括实体品牌社群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学陈春花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