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舍与得的励志故事1:舍与得, 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舍与得的励志故事1:舍与得, 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舍得”一词,最早出自于明代袁了凡先生所著的《了凡四训》,后与中国传统的思想相互融合,随着时代的更迭,逐步演绎成为一种哲理。“舍得”在哲学范畴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如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样; 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 儒家认为: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 而在现代人眼里“舍”就是奉献,“得”是成果。它是一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人生必然面对的一种选择。“舍”与“得”是对立的,但从“有舍有得”角度,它又是统一的,因此“舍得”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概念。“舍”是放弃,却成了成因, 结出了 “得” 的成果, 不舍者不得, 得必因舍而得。佛经有云:“舍得”者,实无所舍,亦无所得,是谓“舍得”。万物循环往复,世事沧桑变幻,人生沉浮不定,“舍得”之道贯穿期间,有“舍”才有“得”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世间万事万物运行的道理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统一。“舍得”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舍得”是一种人生态度,人不到一定的境界,是不会明白“舍得” 两字的真正含义的, 要想到达 “舍得” 这样的人生境界,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没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不经过深刻反思也是不可想象的。人的一生往往很多时候都在取舍之间徘徊,在“舍得”之中成就自己。世上没有绝对的平衡,只有相对的持平。对于“舍”与“得”不可求其绝对的均等。 关键在于一个人的心态,总觉得自己 “付出”的多,而“所得”的少。而不愿再去“付出”,其结果使自己步入一个狭隘的小天地,封闭了自己的发展。“舍得”也不是有一些人简单领会的“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实惠做法, 而是一种“舍”以己为先、“得”以德为本的辩证思想。这里的“舍”,是一种奉献, 一种无私的奉献 ; “得”是一种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从古至今,无数杰出的英雄人物, 纵观他们所成就丰功伟绩,无不得益于对 “舍得”二字的把握和感悟。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为了反对侵略,他不惜拿出自己的家产,抗元救国。兵败被俘,他坚决不肯投降, 还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的著名的诗句,终于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文天祥的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救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