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时间 XX 年 7 月 1 日至 8 月 29 日地点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一环路南二段 16 号)我的专业是图书馆学,有幸到西南地区最大的情报中心去实践所学知识当然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因此放假前我就积极的做了准备工作,首先是与对方主管领导(朱江老师)联系,然后实地考察、熟悉工作环境,并对各个阅览室的基本工作及其操作流程进行咨询了解。7 月 1 日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根据协议是在电子阅览室值班。刚开始我以为值班就只是简单的坐在那里计时、收费同时简单的维护机子。到了之后,当天的带班的邵老师说还要抽空对新刊物进行分类登记。目前我国图书馆界对图书的分类主要是依据三种分类法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中图法,各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使用,包括我校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人大法,主要在人民大学图书馆使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即科图法)。以前在学校不论是专业学习还是在图书馆都是接触的中图法,乍一接触科图法还有些不适应,好在它是数字编码,简单明了,不像中图法既有数字又有字母。在实际工作中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是四角号码(书目记录卡片都是根据四角号码排列的),虽然以前学习过,但也只是背了一下口诀“横一竖二三点捺,叉四插五方框六……”然后稍稍练习了一下。口诀背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会有很多变化,而且有些变化好像根本没有“规律”。比如“成”字的第一个(左上角)码根据口诀应该是“「”取 7,但实际上是 5,而又根本找不到“插”笔在何处;再比如“熟”字的第二个(右上角)码根据口诀应该是“┓”也取 7,然而卡片上也是 5,原来是去的“丸”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字的“”笔。像这些情况只能靠熟记了。随着实习的不断深化,我越来越觉得顺手,“不适应”的感觉也逐渐消逝。后来还参加了中文/外文的现刊上架、过刊下架、文/理科外借还书上架以及工具书、报纸的上架上栏等工作,当然更多的是一些日常事务。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参加其中的图书编目、馆际互借原文传递等工作。但就是这些已经让我获益匪浅了,还有在与各位老师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的一些行事方法的影响。首先是朱老师,他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不多话。有个周末我在电子阅览室值班的时候将桌子上的刊物分类登记完了就在那里干坐着,朱老师后来就问我怎么不把旁边储物室里的刊也分了,我说没注意到。他就对我说“要你去找事情做,不要让事情来找你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