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莫让企业成为“扯皮”的沃土组织内部因为信息传递不畅而引发的扯皮与纠纷并不少见。现代企业组织必须对组织内信息传递规则有明确的规定。微软中国区前任总经理吴士宏著书《逆风飞扬》,提及一次重要的公关活动,因为准备不充分, 使自己初次以微软中国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在公众面前亮相大失水准。根据吴士宏的自述,事情大致如下:有一天快下班时, 一位下属来找她, 邀请她与总裁一起参加与邮电总局的合作意向签字仪式。 她询问需要有何准备, 被告之, 一切不用操心, 只要坐在那儿被介绍一下就行。次日她进得会场,在50 多位记者面前谦逊如仪,待贵宾和总裁就位后再落座。会议开始,有人宣布"由微软中国公司新到任的总经理介绍来宾 "。她在 "突然袭击之下 "发现自己完全不认识面前的人,事先要来的名单也是错的,求助左右不得要领, 只好向大家承认自己新来乍到,准备不足。 她形容自己的感觉是 "咕噜噜咽下去十几颗被打落的牙!" 这一段叙述在后来出版的 《追随智慧》 一书中为微软中国公司前公关经理所证实。不过,她解释说, 作为公关经理, 她确实没有在事前向吴士宏当面报告会议安排, 但她也没有向总裁杜家滨当面报告,她已把全部会议内容, 包括参加者的姓名,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两位老总。"这是微软的工作方式,真的不是和她为难 "。吴士宏和微软公司可能有很多过节儿,但就事论事地分析这起事件, 微软前公关经理显然不能用上面这句话轻描淡写地推掉自己的责任。作为总经理的吴士宏在刚进入微软工作后应被视为对公司情况不了解的新员工。她显然没有得到这样的告知: 在微软公司, 邮件就是公司内部正式文件传递的工具,所有报告、 批示、指令、通知等通过邮件传递, 请每位员工一上班就把邮件程序打开以便随时2 / 3接收相关文件。 接收到邮件视为文件已经被送达。如果因为没有阅读邮件而导致的一切后果由员工自己承担。 而且,微软公司不见得就对公司内公文传递的方式有清楚的规定, 是通过当面通知、 电话通知、 文件签阅还是办公邮件等哪种方式传递。因此,发生上述事件, 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 起码说明微软在内部信息沟通上是有问题的。对于办公高度现代化的IT 企业来说,组织内部人员的交往途径很多。除了传统的五种方式:信件(文件式交往) 、电话(口头式)、计划外的会议(非正式的个人对个人的交往) 、计划内的会议(正式的个人对个人的交往) 以及巡视(视觉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