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虽由人作 , 宛自天开─中国园林第三章" 天人合一 "──中国人的智慧第一节 "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 ─中国园林现中国人自然观的最好例证莫过于中国园林了。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魏晋时代,就产生了山水诗,表达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美的一种特别亲切、特别敏锐的感受能力。中国又是画的国度,隋唐时,独立的山水画也已出现。中国又是一个园林的国度,在园林中充满了诗情画意,可以说是一种有形的诗或立体的画,更具体而典型地寄托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无限留恋。园林的本质即在于通过对包括山、水、建筑、植物等所谓园林四要素,以及如道路、室内布置等的有机构成,组织一个富于情趣的饱含艺术意境的美的环境。 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园林的精神性品格更加突出,要求艺术家更多更高的才思。中国园林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如欧洲或伊斯兰园林比较,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1,重视自然美。中国园林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加工和改造,都遵循 “有若自然 ”的原则,仿佛造化天然所成, 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感情。园林中的建筑也不追求过于人工化的规整格局,而是效法乡野与自然山水密切融合的路亭水榭、旅桥村楼,建筑美与自然美有着充分的交融。2,追求曲折多变。大自然本身就是变化多趣的,中国园林师法自然,必然也追求多变的自由式构图。但自然虽无定式,却有定法,所以,中国园林追求的 “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其中存有严格的章法,只不过不是几何之法而是自然之法罢了,其惨淡经营,甚至比之规整式的构图需要更多的才思。 它和西方那种 “强迫自然接受均称的法则 ”的造园理论所强调的对称的格局、笔直的道路、规则的花坛和水池、有如地毯图案般的草地和剪成几何形体的树木,是截然不同的体系。3,崇尚意境。中国园林艺术家们创造的美丽环境,不仅只停留在形式美的阶段,而是更进一步,意图通过这外现的景,表达出内蕴之情。所以园林的创作与欣赏是一个深层的充满感情的过程。创作时应以情入景,欣赏时则触景生情,这情景交融的氛围,就是所谓意境。中国园林的创作,高下成败的最终关键,要视创作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高下文野而定。意境主要通过总体布局和局部设计来引出,同时也借助于联想寓意, 匾额楹联的点题手法,使主题得以点示,意境更加深化。中国园林早在先秦就已发轫,秦汉和隋唐掀起过两次皇家园林建设高潮,唐宋以文人园面貌出现的私家园林也得到很大发展。园林到明清进入总结阶段,清代的成就更值得注意,是中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