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逐句解析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多么险峻,多么高!蜀道难走,比上天还难。噫、吁、嚱三个单音,翻译成现代文, 其实就是“啊!啊! 啊!”按理说三个感叹词不该连在一起,李白有意为之, 倒有了另外一种效果。像我们听过的《命运交响曲》开始时的几个重音。这三个字,没有实际含义,可以说是没有内涵的字,但是放在这里,却有着一种激情,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危乎高哉”,“乎”“哉”没有实际含义, 没有意义, 是感叹词。真正有意思的只有“危”有高耸的意思,如危墙、危楼,就是高墙、高楼的意思。因为高,也有危险的意思,这里用翻译成险峻,来形容蜀道比较合适。“高”就是“由下到上距离大的”相对低而言。诗歌开头,只用了有实际含义的“危” “高”,两个字,就把我们爱上了一条危险的路上,让人身临其境,似乎抬头就感到危险、胆颤。诗人没有说缩写何物,直抒胸怀, 给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紧接着,作者没有先写蜀道怎么危、怎么高,而是用了一个动态的比喻,直接抒发情感:蜀道难走,简直比登天还要难。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蚕丛和鱼凫两个蜀王,开国的事情多么渺茫不清。李白开始追溯这一条路最早是什么时候存在的。蚕丛、鱼凫是两个王,如果去掉典故,蚕丛、鱼凫就是昆虫、鱼鸟,可以理解为宇宙洪荒之时的状态。 茫然:是时间上的茫然, 因为太久了,记不清楚了。也是对那个时候的世界状态的感受,人类还处于宇宙洪荒时代, 没有记忆,没有文字记录,搞不清那个时代是什么样子,茫然一片。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从那以后经过四万八千年,才和秦地的人有交通。尔来:从那时以来。蚕丛及鱼凫开国的时候。怎么会茫然呢?从时间上看,李白用了一个抽象的数字,四万八千年,太久了。这漫长的岁月里,蜀国和秦地没有来往。明知有一个国家,却那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来往,蜀国令人向往。蜀道的开辟,既重要也必要。这样个典故的使用,就是蜀道增加了历史感和神秘感。那么,为什么四万八千年都没有跟秦地有来往呢。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西边挡着太白山,只有鸟道,高飞的鸟才可以横渡峨嵋山顶。太白在陕西,峨眉山在四川(蜀地) ,这些连绵不断额山峰阻断了中原和蜀地的来往。 太白山上只有鸟可以飞过的道路, 但人过不去,因为全都是悬崖峭壁。横绝——越过、飞过的意思。诗人呈现了太白和峨眉之间连绵不断的山的状态, 要看得到,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