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方剂学70邓中甲

方剂学70邓中甲_第1页
1/12
方剂学70邓中甲_第2页
2/12
方剂学70邓中甲_第3页
3/12
方剂学 7 0 邓中甲 茵陈蒿汤 运用 辨证要点 一身头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随证加减  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  热重于湿者,加黄柏、龙胆草;  肋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茵陈蒿汤是临床运用和它的辩证要点,下面我们讨论它的随证加减。由于茵陈蒿汤证属于湿热黄疸,所以前面我们谈到湿热,往往要考虑他的湿热偏重,是湿重于热?还是热重于湿?茵陈蒿汤是个基础方,它的主治证候是典型的湿热并重。如果遇到湿热有偏重的,比如湿重于热,要加强利湿,增加利湿的力量。加茯苓、泽泻、猪苓,这一类淡渗利湿之品。如果属于热重于湿,热像较重,可以加黄柏、龙胆草;如果由于湿热阻滞肝经,肋痛明显,加柴胡、川楝子。 茵陈蒿汤是个基础方,也可以结合其他的治疗黄疸的方剂联合使用。 茵陈蒿汤,茵陈四逆汤,栀子柏皮汤比较 常用于黄疸的附方,我们比较一下。 茵陈蒿汤《伤寒论》 茵陈四逆汤 栀子柏皮汤《伤寒论》 药味组成 栀子、茵陈、大黄 茵陈、附子、干姜、甘草 栀子、黄柏、甘草 功效 清热、利湿、退黄 栀子、黄柏联用,清热力量增强, 由于没有用茵陈,所以利湿力量相对减弱 适用病证 湿热黄疸 黄疸病中属阴黄证 阳黄证的热重于湿证(基础方) 主要表现 一身头目俱黄,黄色鲜明,舌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有力。 黄色晦暗(如烟燻),有一组阳气不足的寒像 如手足四肢不温,皮肤冷、背恶寒 身体沉重,神倦食少 偏于寒湿,所以口不渴,或者由于津液不能布散,虽口渴但喜热饮(不喜冷饮) 可以伴随大便稀溏 一般舌淡苔白,脉沉细 (伴随一组阳虚水湿不化的表现) 发热、黄疸、发黄 心烦袄憹、口渴明显、苔黄 要比较它们的病机差别,才能正确运用。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类方 主证分析 湿热淋证。 这祛湿剂我们前面讲到,它的重点方、一类方比较集中。茵陈蒿汤、八正散都是一类方。八正散是治疗湿热淋证的一张常用方。 湿热下注膀胱 湿热壅滞,水道不利:尿频、尿急、涩痛、淋漓不畅、癃闭 湿热蕴结:清浊不分、尿色浑赤 湿热阻滞气机:少腹急痛 邪热伤津:口燥咽干 舌脉:苔黄腻、脉滑数 从湿热病这个淋证,它总的一个病机是湿热下注,湿热下注影响到膀胱气化,所以有的又叫湿热下注膀胱。湿热壅滞在膀胱,造成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利。它的基本表现尿频、尿急、小便涩痛、淋漓不畅、甚至于癃闭。这是八正散主治证候。它的主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方剂学70邓中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