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改革心得感悟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我国男职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龄为五十五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四个月延迟一个月,分别逐步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和五十八周岁;原法定退休年龄五十周岁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每两个月延迟一个月,逐步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从2030 年 1 月 1 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职工达到最低缴费年限,可以自愿选择弹性提前退休……9 月 13 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批准了《国务院关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办法》,对一系列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明确与细化。延迟退休政策内容丰富、设计精细、关联广泛,规定延迟退休遵循小步调整原则,而非“一步到位”;遵循弹性实施原则,而非“一刀切”;遵循分类推进原则,而非“齐步走”;遵循统筹兼顾原则,而非“单兵突进”。从确定较缓节奏到遵从个人意愿,从满足多元需求到完善配套措施,可以看出,新政的一个重要基点就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切实保障好、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选择、休息、发展等权益。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从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才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推动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延迟退休坚持自愿、弹性,由职工自己根据自身就业、收入、家庭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评判,增加退休年龄的选择自主权和弹性空间。延迟退休政策明确了“往前弹”和“往后弹”两种情况,退休年龄由之前的一个固定年龄值,拓展成为一个年龄区间,这种变化,也意味着政策理念、退休观念的调整。通过灵活的制度设计,增加个人选择的权重,尊重职工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轨迹和人生规划,这对于广大劳动者当好“主人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延迟退休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老年人、年轻人、男职工、女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空高温特殊工种从业者等众多群体。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延迟退休对百姓工作生活1产生的广泛影响,对不同职工群体的诉求需求、痛点难点作出了针对性部署。譬如,对所谓“挤占青年就业”的担忧,既通过渐进式的节奏、弹性原则等减缓新政对劳动力市场供需的影响,又提出了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的就业岗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