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心得体会5 月 23 日,在山东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问题是突破的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是我们党在各项改革实践中始终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总书记再提这两个导向,意蕴深远。首先来看目标导向。目标导向以满足实现目标为前提,倒推资源配置、时间分配,再链接战略战术、方法手段。2012 年 11 月 15 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天,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天的讲话中,总书记 19 次提到“人民”。当时有评论认为“中国新政,已见雏形”。为了实现这个朴素又宏大的目标,2014 年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把握大局、审时度势、统筹兼顾、科学实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定不移朝着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前进。4 年后,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从中央深改组到中央深改委,10 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 70 余次会议,锚定目标,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有效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蓝图,“十四五”规划编制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十四五”规划起草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 7 场专题座谈会,听取来自各方面的声音。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在地方考察调研时,总书记时常与百姓围坐在一起,察实情、听民声、谋良策。在他的引领推动下,我国落实一系列改革方案,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本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表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这再次彰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这1一目标导向。一项项具体部署直指目标:谋长远——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找突破——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明路径——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