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后山中心小学农村小学第二轮督导评估自查报告我镇位于万州区西部边陲,面积78.68平方公里;11个自然村;人口32898万。我校现辖2所完全小学,29个教学班,学生1334人,(其中天缘6个教学班173人,康家6个教学班243人,中心校17个教学班918人),教职工71人。我校围绕“练就一流师资,培养一流学生,打造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健康、豁达、睿智、博爱”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全体教职工拼搏进取,踏实工作。学校支部连续6年被后山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被中共万州区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数学教研组被重庆市教科院评为“先进教研组”;学校被万州区教委评为“教研先进集体”“教研示范学校”“校本教研示范学校”;综合工作考核获万州区教委一等奖;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工会组织”;“平安校园”;“体育工作先进集体”等。我校胡奇星主任获重庆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的光荣称号;杨慧玲老师参加美术课技能大赛获万州区一等奖,重庆市二等奖;张毅同志被中共万州区委、区府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张毅胡奇星、曹治平、蒋艳、李大华、彭祖红、吴贤力、曾智慧8位老师被万州区教委命名为骨干教师。2009年万州区教科所资深教研员、特级教师、小学数学教学专家郭正洪老师7年后到我校调研,以《农村课改瑰丽的奇葩》一文登载在万州教研网上,肯定了我校的课改工作。万州电视台、三峡都市报曾专题报道了我校成功的办学之举。一、精雕细琢强化师资教师是办好一所学校的根本,“练就一流师资”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之一。历年来,我校在培养教师方面花大力气,下硬功夫,采取分层分步的方式。练就了一大批在区内外有影响的领导和教师。如:我校原校长刘昌俊曾任余家镇党委书记;陈昌权校长曾任弹子镇党委书记;李平校长曾任熊家镇党委书记、现任万州区商贸委主任。已调出我校的张承玉老师现任沙河小学教导主任,国家级骨干教师,曾获原四川省青年教师赛课二等奖,杨勇老师曾获重庆市小语赛课一等奖。我校把教师分成4类:新教师、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教师。学校对各类教师总的要求是:“躬行、严谨、和谐、超越。”比如对新老师的培养,我校就采取了以下做法:对于新教师,学校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上合格课;两年精通教材上调讲课;三年1走上舞台上示范课。为实现新教师的三年目标,学校分学科组建有“研课小组”,成员由学科教研骨干组成,适时对新教师进行指导。第一年,要求“研课小组”成员每月至少单独听新教师一节课,并作出课堂评析,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让新教师的这节课有所得,有所进步。这样,新教师每周至少有一节课得到“研课小组”成员的指导,每月至少有5次得到指导的机会,这不仅是一种帮助,也是对新教师的鞭策和督促这一年,新教师除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外,他们在第一学期要上“亮相课”,第二学期上“合格课”。这两节课全校教师都会来听,因此就新教师来说,这两节课对于他们很重要,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上“亮相课”“合格课”时新教师的智囊团“研课小组”该集体出马了。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和新教师一起“做课”,课堂设计“大”到课堂的延伸,“小”到每一句评价语言,然后“试课”,再“做课”,直到大家满意为止。这样一步一步地把新教师“扶”上讲台。在平时的练兵课上,“研课小组”也会对新教师以帮助,如此反复,一年后,他们就理所当然地站稳讲台。第二年,新教师的课堂信心基本树立,“研课小组”要“放”,不再“盯”着新教师,留给他们自主求真的空间,由他们自己去探索、领悟、发现,并带他们外出参加各种教研活动。“研课小组”只在他们参加大型活动时给予集体智慧。这一年,大多数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可谓突飞猛进,基本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第三年,学校要求新教师在年级组、学科组、学校教导处组织的活动中经常上研究课,此时的“研课小组”开始对课找“茬”,挑“刺”。让新教师在不断的找“茬”,挑“刺”中超越自我,成长自己。这样,一批能熟练驾驭课堂,有一定教学艺术水平的新教师就成为我校的教育骨干力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