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由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活动为主,它与必修课程一起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但它与必修课程在内容、要求的深广程度和活动形式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又不尽相同。校本课程更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决定》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将对培育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对发现和培育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目标1、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进展个性特长。 2、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4、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5、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二、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上还应注意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制造性,使学生主动参加,充分张扬个性,展露才华,达到全面和谐的进展。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科目时,老师应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4、实践性原则:实践是提高英语和特长进展的主要活动。要勇于实践、积极思考,要做到手脑口并用,边思边练,增强学习效果,鼓舞老师与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5、个性化原则:要适应不同层次老师、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对老师的培训要因人而异;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借助其在兴趣、意志、品行等方面的心理优势,鼓舞其不断制造、不断提高,促进其人格和谐进展。6、校内外结合的原则:校本课程的学习在学校、家庭和社区活动中都起重要的作用。必须走校内外相结合的道路,才能提高校本课程的学习效益。7、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实行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和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制造展示自我特长的平台,激发学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