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文学概说公元 581 年隋朝建立,并于589 年统一中国,结束了270 余年南北对立的局面。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 年。公元 618 年,李渊在长安建立了唐王朝。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文学也空前繁荣。唐朝亡于公元907 年,经过五代十国,公元960 年宋朝建立。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前后不满四十年,但它又是一个统一的迅速强大、快速灭亡的王朝。在文学上,南北文风的交流和融合是其最突出的贡献。隋朝文学可分为两个时期、两个集团:前期以由北朝入隋的三位诗人——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为代表;后期以由南朝梁陈入隋的虞世基 、江总 等以及隋炀帝 杨广 为代表。 前期北朝入隋的诗人以质朴刚健 为主调, 而揉合南朝细腻柔美的技巧;后期南朝入隋的诗人以绮糜纤巧 为主调,而融入北朝阔达明快的气质。南北诗人的这种互学,逐渐形成合流,留下一些颇有特色的诗作。卢思道北朝、隋之际诗人,字子行。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年轻时师事“北朝三才 ”之一 邢劭 。北齐时, 为给事黄门侍卢思道郎。北周间, 官至仪同三司, 迁武阳太守。 入隋后, 官终散骑侍郎。终年 52 岁。其卒年一说为隋开皇六年,即公元586 年。卢思道是“北朝三才”之一邢劭的学生。北齐天保年间,即以文章著名。北齐文宣帝死后,当朝文士各作挽歌10 首,择善用之。魏收、祖孝徵等人不过得一二首,唯卢思道得8 首,故时人称为“八米卢郎” 。卢思道的诗长于七言,对仗工整,善于用典,气势充沛,语言流畅,已开初唐七言歌行的先声,在北朝后期和隋初有较高地位。代表作《鸣蝉篇》抒发客愁乡思,讥讽长安权贵“繁华轻薄”的生活,词意清切,寄托较深,曾受到庾信的赞赏。《从军行》描写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讽刺武将邀功求赏 ,是一首较好的边塞诗。卢思道的文以《劳生论》为最著名,文中揭露北齐、北周官场中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态,颇为生动传神 ,被今人钱钟书誉为北朝文压卷之作。他还有《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等史论,通过亲身经历,论二代灭亡之原因,也具识见。有集30 卷,已佚。今传《卢武阳集》1 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27 首,《全隋文》存其文10 余篇。事迹见《北齐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史》本传。北朝三才, 也称北地三才。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