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煤气中毒事故的预防与急救一、CO 中毒的机理 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的窒息性毒物,主要是破坏人体的供氧过程,从而引起种种缺氧窒息症状。 我们知道,氧气是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经由鼻腔(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各级细支气管到达肺泡;在肺泡内进行气体交换进 入 血 液 ; 在 血 液 中 与 红 血 球 中 的 血 红 蛋 白 结 合 生 成 氧 合 血 红 蛋 白(oxyhemoglobin),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再经过组织中的气体交换才得以进入细胞;氧气在细胞内作用,将蛋白质、脂肪等养料转化为能量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就是氧气的摄取、运输和利用的概要过程。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都能影响人体的供氧,从而引起种种缺氧表现。 一氧化碳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通过气体交换作用进入血循环,并与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一氧化碳数量,与血红蛋白所能结合的氧数量相同,结合的部位亦相同,而且碳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一样,是可以解离的化合物,当停止吸入一氧化碳时,也就是当肺泡气中的一氧化碳分压小于血液中的一氧化碳分压时,碳氧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则与血红蛋白解离,从血液中逸出并随呼气排出体外。 为什么说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性的窒息性气体呢? 1 一氧化碳在血液循环中所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丧失了携氧能力,假如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数量稍多,即会明显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从而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的缺氧。由于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远远大于氧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两者相差大约 200~300 倍),且能将氧对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去,自身与之结合,因此即便吸入的空气中存在少量的一氧化碳,亦能形成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而造成全身缺氧。吸入浓度约为 0.08%的一氧化碳即可使全身一半的血液丧失携氧功能,可见其毒性之剧烈。 2 碳氧血红蛋白虽然可以解离,但解离的速度很慢,相当于氧合血红蛋白解离速度的 1/3600 左右,因此,一旦吸入一氧化碳,其毒性作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用持续的时间较长。 据有关资料介绍,停止吸入一氧化碳后,患者吸入正常的空气,其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减少一半的时间大约为 320 分钟,其全部解离需一昼夜。吸入氧气可使一氧化碳的排出大为加快,使吸入的一氧化碳排出一半的时间减少为 80 分钟,数小时内即可全部解离。 3 形成的碳氧血红蛋白不仅自身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