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微课与传授知识VIP免费

微课与传授知识_第1页
1/3
微课与传授知识_第2页
2/3
“微课”与“传授知识”谈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米兰〃昆德拉的《不朽》,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大的不朽的人,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而他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更是教育名著中不朽的篇章,经典中的经典。当我读到一些篇章,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教育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发现了很多值得深思和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特别欣赏苏霍姆林斯基关于能力与知识的关系的观点,他认为:学生的作业里有许多错误的原因,根源在于能力与知识之间失调。在绝大多数的学科的学习中,学生的能力落后于知识。当能力“软弱无力”,不能为知识“提供服务”的时候,知识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不能胜任的负担。……在《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失调》一章,他提及:所谓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失调,表现为学生还没有具备掌握知识的工具的那些能力,可是教师已经把源源不断的新知识硬塞给他:快点掌握,别偷懒。这样的学生就好比没有牙齿的人:他被迫地把没有咀嚼的整块食物囫囵吞咽下去,开始到胃里感觉到不舒服,以后就生起病来,以致无论什么也吃不下了……这是一个多么精妙的比喻。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只顾“知识”的数量,没有顾及学生是否有能力接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无法消化”。例如:最近在搞的经典诵读,学生还不能流利、有理解的阅读,就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教师重视的是学生能否背诵,而没有顾及学生如何背诵。“如何背诵”就是一种能力。有这种能力,就一定能背诵;没有这种能力,即使背诵了也不能说真正掌握了知识,在我看来,他们在背古诗就像似在念经。即使他们会背很多首古诗,也只能在有外人来的时候表演充一第1页共3页下门面,别人就会惊叹:“哇,智障学生也会背古诗,真的很厉害。”其实,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会背古诗”也算是一种能力吗。我真的很质疑。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我认为,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晶,而能力则是人们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知识与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其本质来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能力属于实践的领域。但两者又是相通的,紧密联系的,因为它们都是学习的结果。作为学校教育,并非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学生也非知识的存贮器。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人的一生不能穷尽所有知识,也不可能永远在学校接受知识,所以,培养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就人的成长与发展过程来说,知识是基础,是前提;能力是方向,是目标。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奢谈培养能力是不可能的。丢弃基础知识的积累,一味去培养能力,就会变成空中楼阁,欲速而不达;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也会制约知识的顺利获取,事倍功半,并将贻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不应偏废。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乔纳森提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发现问题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教育最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能力和知识不失调呢。《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提到三点:首先应该让低龄儿童具备“流利、有理解的阅读”的能力。也就是给儿童一个句子,他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这个句子的一部分或者是整个句子。他离开书本能将这个句子说出来,并且在说的同时伴有思考,不仅是思考句子中所看到的东西,而且能思考与所读有关其他画面、形象、事实、现象等。其次,到了某一个教学阶段(不是固定的年龄,也不是固定的年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学生还应该掌握迅速书写的能力(这里的书写不是抄写),以便做到能一边书写一边思考。最后,让学生具备挑选、系统整理和分析事实的技能。做到以上三点,学生就走上了自我进行智育的道路,能力就能很第2页共3页好的为知识“服务”,掌握知识就不成问题了。关于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关键因素是发挥教师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导作用...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微课与传授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