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间的记忆之花》读后感——“暑假读一本”活动征文XX市实验小学五(3)班郑雨铖指导老师龚射祥今天,杨老师给我们发了6本“小学生之友”。我觉得每本都是丰富的。每本都是有营养的。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就是“心间的记忆之花”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小女孩陪着她的奶奶在下雨天去散步,一朵记忆之花的花骨朵看中了奶奶的记忆,并要用她的记忆来协助自己开花,等老奶奶走近后,它开始用人类看不见的吸收能量把老奶奶的记忆吸走了,随后开出了一朵朵绝美的记忆之花,可是老奶奶最美的记忆却不见了,和囡囡在公园捉西瓜虫,给囡囡在头上扎花……都忘了,这时,记忆之花感到惭愧了,小女孩的哭声在记忆之花的脑海中回荡。于是,记忆之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记忆还给老奶奶。它的同伴都说它傻,而它却是笑笑。等老奶奶走近了。它就用尽自己的全部力气把老奶奶记忆还给了她,看着奶奶和囡囡笑了,它也笑了。在它完全枯萎前,它的灵魂在天空绽放了。“真美啊。”老奶奶说。“可惜它一会儿就不见了。”囡囡惋惜地说。“花最美的时候,就是在开的那一瞬。”老奶奶喃喃地说道。是呀,花最美的时候就是在开的那一瞬,所有的花儿在花骨朵时都要用尽自己的全力去吸收阳光、雨露然后成长。虽然,记忆之花的开花方式的确有些不正当,不那么令人喜欢,但是最后它不还是把老1奶奶的记忆还给了她吗。虽然,有些小朋友会讨厌记忆之花,但是它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呀。你看记忆之花一开始正大光明地把老奶奶的记忆拿走了,可是听到小女孩的哭声后,记忆之花惭愧了,它不顾同伴的反对把记忆还给了老奶奶,最后它笑着离开了,这样的结局不是很好吗。花最美的时候就是在开的那一瞬,你们明白了它其中的意思吗。第二篇:让文明之花绽放心间[推荐]让文明之花绽放心间我曾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第1页共14页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但如果你失去了文明,那你是彻彻底底地失败了,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因此,拥有美德、讲究文明,就应成为我们每个人心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从小接受文明礼仪的教育。我们之中,有很多同学都能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和各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可是,每当听见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看见校内校外、街道边随处丢弃的垃圾,我就会不由地反思道,难道我们真的践行了文明和美德。难道我们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么。所以我们要实践社会文明,就要从自己的言行上下功夫,告别不文明的行为,践行更多的美好品质。不然,我们就可能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一个不太文明的字眼,而让自己变得很难堪,使自己的形象毁于一旦,甚至耽误自己的前程。文明素质,她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我们若想拥有良好的个人形象,必须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不断地践行各种文明礼仪,才能使自己的修养得到完善。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巧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女工一看是列宁,就打算退回去给让路。这时列宁却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墙,等女工上了楼,他才下楼。列宁作为苏联人民的领袖,却能对人如此有礼貌、讲文明,难道这也不显示了他良好的素养吗。难道他不足以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感染民众吗。文明素质,她又是一面折射出一个城市、甚至一个民族的形象的镜子,而一个社会的文明氛围对他的民众也有着莫大的影响。试想,一个民族若是没有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明素养,还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不是吗。文明和美德,不仅对个人,还对一个城市、社会、民族有着相当重大的意义。就拿我们学校的礼仪教育来说吧,它不正是要求我们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严格要求自己,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创建文明校园”,它对学校的每位公民,第2页共14页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如果我们中的任意一人没能达到,就会直接影响到创建工作,甚至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