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时空观的进展 时间和空间是哲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也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因为它们与“物质”这一范畴紧密相关。 至今看来,对它们最科学的“定义”,是由辩证唯物主义给出的哲学“定义”:“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反映了物质存在的地位(位置)及它的广延性(大小);时间反映了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长短)和顺序性(状态先后)。”该“定义”最科学地反映了“时间”“空间”概念的本质。 作为基本概念的物理量,还应人为规定它们的单位。 “米”:原来规定通过巴黎子午线的四千万分之一为1米。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从稳定性考虑(可准确复现),最新规定为“米是光在真空中 1/299792458秒内所经过的距离”。 “秒”:最早是以基于地球自转的“平太阳日”来规定的。一个“平太阳日”的1/86400为1秒。1967年国际计量大会更改为:“位于海平面上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在零磁场中的跃迁周期 T与1秒的关系为:1秒=9192631770T。” 一切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单位都是基于实验的人为规定。从可以“准确复现”考虑,随实验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位规定的更改是必然的。当然这必须国际上做统一规定才能生效。 应该明确指出恩格斯基于自然科学成果得出的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虽“源于”自然科学,但却“高于”自然科学的认识。这里的“高于”二字,并非指哲学的认识超越自然科学的认识,而是指从实践中得到的正确的(即科学的)抽象。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汲取了当时经典物理时空观中唯物主义的合理部分,抛弃了其形而上学的内容,突出了辩证法因素。以后的物理学发展表朋,恩格斯关于时空观的论断至今也没有过时,而且物理学的发展又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认识,对现代物理学时空观的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是对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时空观的概括和总结。它来自于自然科学,又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基本观点。 物理学时空观与哲学时空的主要区别是其带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随着物质分布层次的深入(宏观到微观)或拓展(宏观到宇观)以及运动状态的改变(由低速到高速运动),物理时空观必定不断进行变革,越来越反映实际。但每一相应的时空观都有其适用范围(局限性)。物理学时空观的进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哲学时空观的基本观点。 时间和空间作为物理学的基本量,应有其“定性定义”和“定量定义”,这在物理学时空观进展的不同阶段,其内容是有区别的。下面主要从反映时空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