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武学宗师古龙的武侠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来把握,既然古龙的武侠小说非常注重自我,不妨以自我为核心来概括其历程。早期创作乃自我寻找时期,此时古龙以模仿为主,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但象《大旗英雄传》这样的作品当也可以列为武侠小说中的上乘之作;到了中期,大约从《浣花洗剑录》和《楚留香传奇(早期的血海飘香、大沙漠和画眉鸟三部)》开始,古龙逐步突破了金庸等人的束缚,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多情剑客无情剑》标志着其风格的正式形成,如果说在《射雕英雄传》之前,金庸笔下的侠客很大程度上还是梁羽生意义上的侠客而非金庸意义上的侠客的话,那么,同样可以说,在《多情剑客无情剑》之前,古龙笔下的侠客很大程度上还是金庸意义上的侠客而非古龙意义上的侠客。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犹如金庸的《天龙八部》, 在诗意的语言之下饱含着悲天悯人的伟大情怀,而且,古龙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简单停留在对江湖众生悲剧命运的描述和同情的层次上,而是更进入到人性的深处,开掘出更为深远的境界:江湖众生的悲剧命运归根到底都是由每个人自己所造成,当然也必然由自己所承受、所超越。正如《枷锁和蒸笼》一章所揭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枷锁和牢笼,上官金虹的枷锁和牢笼是权力,龙啸云的枷锁和牢笼是怀疑和嫉妒,天机老人的枷锁和牢笼是对武学巅峰境界的执着,李寻欢、阿飞、林诗音、林仙儿等人的枷锁和牢笼是“情”,孽情。正如《忽然想通了》一章所揭示的,跳出自己枷锁和牢笼的道路就是自我觉悟,所以阿飞不再受林仙儿的迷惑,获得了自由,龙啸云觉悟之后选择的则是赎罪——为救李寻欢,他被上官金虹手下所杀,但他的心灵无疑获得了解脱,李寻欢则在觉悟之后选择了承受和升华,承受自己酿造的苦果,并把自己的痛苦升华为对人类苦难的大同情和大悲悯;没有觉悟的则继续沉沦,所以上官金虹最后死于非命,荆无命、林仙儿等人肉体虽然还活着,但其实灵魂早已死去。此时可谓自我实现时期,古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乃至可以说最优秀的作品基本上都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如 《楚留香传奇》续集 (含鬼恋侠情、蝙蝠传奇和桃花传奇等)、《萧十一郎》、《九月鹰飞》、《流星蝴蝶剑》等;及至晚期,大约可以以《天涯明月刀》为界,为古龙创作的自我超越时期,代表作品有《陆小凤传奇》 、《三少爷的剑》、《七杀手》、《边城浪子》等,此时,古龙自己的风格已经相当成熟,而且对新武侠的认识越来越为自觉,因此古龙开始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