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遂大通“六经”(7)之旨,慨然有志 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注释(1)适:女子出嫁。(2)世家:家世。(3)南都:今河南商丘。(4)辄:总是,就。(5)饘粥:稠粥。(6)昃;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8)慨然:慷慨的样子。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A、去之南都 B、先天下之忧而忧..C、送孟浩然之广陵 D、之虚所卖之..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答案】119、范仲淹有志天下1 B2(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立志以天下为己任。4 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读 孟尝君传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导读 :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观点有新意。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特,只不过。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鸡鸣,学公鸡叫。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士以故归之( )(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二、翻译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