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第1 页 共7 页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及适用范围 1.1目的 制定该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对环境监测的过程质量控制进行规范,为中心站实验室监测工作提供质量保障。 1.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实验室环境监测所有监测项目 1.3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确定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目标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和完整性。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 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 况的程度。不仅要求各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 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 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表示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 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即布点与采样、预处理与 样品分析、数据处理、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与评价等环节。表 1 描述了各个环节 与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关系。 表 1 各环节对监测数据质量目标的影响 监测环节 主要控制因素 主要影响的目标 布点系统 1.监测目标 2.监测点位、点数 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 采样系统 1.采样次数或采样频率 2.采样仪 器 技 术 、方 法 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完整性 运 贮 系统 1.样品的运 输 2.样品保存 准确度 分析测试 系统 1.样品的预处理 2.分析方 法 准确度、精密度、检 测范围控制 3.分析人 员 素质及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精密度、准确度、可比性、 完整性 数据处理系统 1.资料整理、处理及精度检 验 2.资料分布、分类 管 理制度的控制 准确度、可比性、完整性 综合评价系统 1.信 息 量的控制 2.结果的表述及原 因分析、对策 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 完整性 控制编号:TRIYN-302-2012 环境监测过程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第2 页 共7 页 1.4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 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QC)是贯穿环境监测全过程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程 序,其目的也是为了出具“五性”的环境监测数据。为了更好的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使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刻不容缓的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从而使监测数据具有法律作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