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 1.教学目的和要求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石。这一理论象一根红线贯穿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情报分析之中。本章将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说明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及其它有关剩余价值分割的问题。最后研究资本积累的一般后果和趋势。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深入理解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掌握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生产的实质和方法以及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了解商业价值分割的实质是各资本家集团对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瓜分。资本积累过程是资本家用古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作为资本从而进一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过程 2.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不变资本与可不资本的区分标准和意义;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生产价格为什么不违背价值规律;商业利润、借贷利息、银行利润的本质;股票价格的规定;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前提条件;相对过剩人口的必然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难点是: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关系;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资本主义自动化生产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源泉;资本有机构成的概念;资本积累与资本集聚的关系;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生产价格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3.讲授时间:18学时 第一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 一、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与作为资本的货币的货币的区别 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时流通公式是:W—G—W 货币作为资本时流通公式是:G—W—G (1)两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是由买和卖两个阶段组成;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相对立; 都有三个流通当事人登场 (2)两个公式的区别 第一、流通的目的不同 在 W-G-W中,是为买而卖,目的是另一种使用价值,满足生活消费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