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电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 (一)刺激系统 1.电子刺激器: 刺激与反应是观察机体组织兴奋性的重要指标。1)单刺激 2)双刺激 3)连续刺激 2.刺激隔离器:其用途是消除地环干扰,避免伪迹和误差。 由于刺激输出的一端为地,因此,在记录生物电时接通到组织去的电刺激必须和地面进行隔离 。如不进行隔离,将使交流电波或刺激伪迹带入记录系统,导致生物电波形被完全掩盖。 3.刺激电极:刺激电极是刺激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为常用的有普通电极、保护电极和乏极化电极。 1)普通电极:常用于刺激离体组织的急性实验,不适于慢性实验。因为在电流作用下,离子进入组织可产生毒性作用。 2) 保 护 电极 : 当 实 验 需 要 刺 激 深 部 组 织 时 , 采 用 保 护 电极 , 可 避 免 刺 激 周 围 无 关 组 织,保证刺激的准确性。 3)乏极化电极:当采用直流电刺激组织时,金属电极与组织之间发生电解过程,产生与刺激电流相反的电动势,这种反电动势即形成了极化电流,对抗了原来的刺激电流,使刺激电流的强度衰减,刺激的时间越长,失真现象越严重。采用乏极化电极,则可避免极化现象。常用的乏极化电极有银 -氯化银(Ag-AgCl),甘汞电极(汞-氯化汞电极)等。 (二)信号探测转换系统 信号探测转换系统由信号引导电极和传感器(换能器)组成。其功能是拾取生物信号,并进而把非电生物信号转换为生物电信号。 1. 测量和信号引导电极 (1)普通电极:其电极尖端一般是毫米级的,作为记录用的普通电极,又称为记录电极或引导电极。 (2) 微电极:电极尖端是微米级的,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微电极、碳丝微电极和玻璃微电极。 玻璃微电极:分为单管和多管。单管:一般尖端外径<4μ m ,如用于细胞内记录尖端外径<1μ m。单管微电极的粗端插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导电连接,由于电极内径小,电极阻抗高,一般选用 3mol/L的KCL溶液充灌玻璃微电极以减少电极阻抗。多管微电极:可以引导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微电泳法向被观察的细胞的临近小范围内导入离子化合物,药物、及对照等。 2. 传感器 传感器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是一种能把机体生理活动的非电信号转换成与之有特殊关系的电信号的转换装置。 分类:1)物理型传感器:电阻式、电感式、光电式等。 2)化学型传感器:能把化学成分和浓度等转换成与之有确定关系的电信号的传感器。 3)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