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简述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特征:公共性与阶级性 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平衡性) 二、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竞争性和非竞争性(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三、财政有哪些职能?如何实现这些职能? 1、配置资源: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 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的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分配收入: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二章 四、试述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的理由。 1、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分割的,无法个量化。2、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3、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的难题。 五、什么是公共定价?它有哪些方法?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就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方法:平均定价法 二部定价法 负荷定价法 六、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也成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分析对比,更多的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 第三章 八、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1、经济性因素:经济发展的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当前经济政策 2、政治因素:财政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因素:人口、就业、医疗卫生、社会救济 ······ 九、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各自有何含义?它们对生产、就业有何影响?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