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 密……… .………… 封…………………线…………………内…… ..……………… 不…………………… . 准…………………答… . …………题…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024 年全国硕士讨论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强化训练试题 B 卷 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 分钟,本卷满分为 300 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认真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1、运用“心理胚胎期”和“敏感期”概念表述儿童进展过程阶段性特征的教育家是( )A.福禄培尔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蒙台梭利2、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其目的在于 ,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进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 )A.教育具有社会性 B.教育是社会复制的工具C.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化 D.儿童对成人施加的影响不是教育3、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4、当代中等教育进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穿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穿5、凯 M 斯提倡的教育行动讨论类型是:( )A.理论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B.技术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C.反思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D.批判取向的教育行动讨论6、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A.把道德情感的培育放在中心地位B.把道德认知进展放在中心地位C.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D.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7、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A.帕克B.布拉梅尔德C.赫钦斯D.梅伊曼8、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 20 世纪 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B.理解C.评价D.综合9、为 18 世纪后期德国泛爱教育运动兴起提供直接的思想启蒙和理论指导的是( )A.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B.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C.夸美纽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D.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10、.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