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宏大、时间跨度最长的一次改造自然的行动。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总面积 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1978年,国务院批准启动三北防护林时明确指出:"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造林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从文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马三北工程的自然和经济背景,可以清楚地体会到三北工程的历史使命。概括地说:三北工程的主战场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牧业,建设主体是农牧民。国家希望建设三北工程,实现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的良性互动,促进防风固沙与治穷致富协调发展,达到蓄水固土与兴林富民的多重目标。防沙治沙是三大任务之一。 三北防护林对防治沙尘暴的直接作用主要是减弱动力。虽然大气环流形成的大风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但是通过加强林草植被建设,可以减弱地表风速,达到减轻沙尘暴的效果。这是三北工程的直接功能。最根本的是通过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力,减轻对沙质土地的经营压力,反过来促进植被恢复和发展,达到减弱动力源和物质源的双重效果。 三北防护林实际上是通过阻挡来自蒙古、新疆的沙尘来实现减沙的目的,但同时也使得南下冷空气中的地面部分抬升,从而减少了华北地区低空区域南下冷空气的动力,在近年来,北极冷空气势力减弱的双重作用下,使得华北、东北、江苏、安徽地区成为南方湿气流控制的地区,从而形成雾霾,并且长期不能扩散。现在强烈呼吁,砍掉三北防护林中的高大树木,改在沙地上种草,来减少沙尘暴,使南北空气自由流通,减少华北、东北的雾霾天气。 (2010年)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 年11 月3 日,国家计划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计划任务书》。1978 年11 月25 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44 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