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材简析】 通过前面五课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本课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的升降现象。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热气球以及热气球加热上升的图片,思考热气球上升的原因并做出初步的解释。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和放飞“热气球”,让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形成感性认识,并通过研讨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进行解释。本课实验现象所指向的物理概念是: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小,导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学生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热气球模拟实验方法,对空气的这种物理性质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知,知道热空气会上升,空气变冷后会下降就可以了,不需要对相关的物理原理进行深入学习。 拓展板块,通过出示“孔明灯 ”的图片和视 频 ,让学生解释其 飞行的原理,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 固 和应 用。 本课还渗 透 了课程 标 准 中 有关“运 动”、“热”的内 容 :“物体的运 动可以用位 置 、快 慢 和方向来描 述 ”以及“热可以改 变物体 的状态 ,以不同 方式 传 递 ,热是人 们常 见 的一种能量表 现形式 ”。教师 在进行教学设 计 时 ,需要对以上内 容 给 予 适 当 关注 。 【学情 分 析】 热气球是生活中 比 较 有趣 的一个物件 ,三 年 级 的学生对此 很 感兴趣 ,甚 至 有一些 学生有过亲 身 体 验的经历 ,对热气球具有一定 的认识,具备 了了解“热气球是需要靠 热才 能进行升空”的这一前概念,但 是对“热气球受热后是怎样飞起来的?”这一问题不能做出具体的解释,这正是本节课的着眼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