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_第1页
1/14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_第2页
2/14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_第3页
3/14
这是北大某位老师的中哲课堂笔记,因为太多,不便全贴,请需要的同学加我,可以q q 传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 第一章 孔子 一、以孔子开篇的理由——汉语文明的伟大先知 辨别孔老先后的问题在当今学界仍有争议,本课程的先后安排以其思想的重要性为标准。我们中国历史上有无数伟大的存在,有无数伟大的人。我们只要去读资治通鉴,我们就会发现资治通鉴里面所记录的每一个人都比我们伟大十倍,甚至百倍,哪怕是那里面最大奸大恶之人。那是何等坚定何等光明的存在,那是一个何等光明的世界。那么孔子是这群伟大灵魂之中最伟大的灵魂。 孔子对礼坏乐崩时代的拯救 (一) 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基本思想文化处境——礼坏乐崩 孔子生于西周创辟以来的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在这个时候他想要有所拯救。孔子所面对的情况叫“礼坏乐崩”。其实礼坏乐崩几乎是先秦诸子的共同处境。几乎所有的先秦思想家都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思想文化处境,就是礼坏乐崩(“礼崩乐坏”是错误读法,因为音乐是具有感染力的,故用“崩”字,以强调其弹性)。 在当时礼坏乐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礼乐文化已经流于形式。周礼,曾经被伟大的精神,曾经被伟大的真实性所充实和照亮的周礼,曾经在人的具体生活中有着那么鲜活显现的周礼,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时代,突然,或者说逐渐地变得不再鲜活,不再真实,不再真诚。有两种人,一种人人欲横流,活得很真实,但很没有道德;另一种人活得很道德,但活得很不真实。这样的结果恰恰在于,礼乐文化的形式化,渐渐地流于形式。 (二) 孔子的拯救之路——复古与开新 在这样一个礼乐文化衰颓破碎之际,孔子的拯救的途径第一是复古,第二是开新。而孔子的复古和开新,其实恰恰是一体的两面。孔子的复古,不是要简单地回归和原原本本地复原周礼的每一个细节。孔子的精神恰恰是要回到周公致礼作乐的那个伟大的精神实质本身。孔子一定是在一个现实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如何建构精神生活,如何建构精神实质,并且把这精神实质变成有根源的有传统的一种精神,与古代的传统有着内在的精神同一性。 1 、孔子的述与作 孔子认为:只有同时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和极高的艺术创造力的圣人,才能制礼作乐。我们知道圣人在中国古代不仅指道德,也指聪明。聪明的实质是“作”。孔子不敢居圣,所以说“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中“作”的实质就是,圣人必有伟大的创造。这样伟大的创造力能够给我们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哲学史(杨立华版)讲义整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