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

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_第1页
1/23
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_第2页
2/23
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_第3页
3/23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 第一章、先秦文学批评 一、古代经传里保存的文学理论批评资料(次重点) 识记: 美刺说:出处《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学作品有批判和歌颂两大功能,尤其是认识到文学的批判功能。这种用诗歌来颂美匡恶的思想,到了汉代《诗大序》中就发展成为“美刺说” 言志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出处:《尚书•尧 典 》 原 文为:诗言志,歌永 言,声 依 永 ,律 和声 。 观 志观 风 说:出处《左 传》《国语 》。实 际 是与 诗言志说和美刺说紧 密 相 连 的,是从 统 治 者 的角 度 对前 两种学说的解 释 。 观 志就是通 过 诗歌观 察作者 的思想感情;观 风 就是通 过 诗歌观察民风 民情。 三不朽:在《左 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还提出三不朽的说法。 原 文是:太上有立德(德指建立一个民族、一个政权,主要是指治 国),其次有立功(立边功和武功),其次有立言(著书立说,指文化学术类的),以其为不朽。 理解 :春秋时代所谓的“赋诗言志”的内涵:是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普遍认识。出处:《尚书•尧 典 》 原 文为:诗言志,歌永 言,声 依 永 ,律 和声 。诗言志的意思是:诗歌的本质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可以通 过 诗来表达对社会生活的观 点和态度 。后世儒家学者 特别把言志的“志”解 释 为与 政教有关的思想,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断章取义”方法:当时人们赋诗言志的时候,往往不管原 诗的内容,只取其某一点的相 同或类似 吴公子季札评论诗乐所表现的文艺观 :吴公子季札在鲁国听乐观 风 ,他能从 诗乐中听出各国民情风 俗和周政的盛衰,(《周南》、《召南》)。他提倡“中和之美”,这种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逐渐发展成儒家诗乐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记、乐记》关于“声 音之道,与 政通 矣”的论述开后世儒家文论的传统 先秦时代人们对诗歌社会作用的认识:诗是人民思想感情的抒发,通 过 诗歌可以宣导民情,补察时政,对统 治 者 起箴规劝谏的作用。这就是《礼记、乐记》中关于“声 音之道,与 政通矣”的论述。这种见解 开后世儒家文论的传统 。 应用:经儒家整理的古代经传中文学观 点的基本倾向及他们对后世文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1、美刺说:出处《诗经》。美是赞美,刺是讽刺,当时的人已经认识到了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国文学批评史整理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